1996年5月27日,一家名為金沙期貨的公司在廣東省中山市悄然誕生,注冊資金僅為1000萬元。這在當時可能并不引人注目。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家不為大家所熟知的期貨公司,其股東在24年里幾經輪替,金沙期貨的名稱也幾經變更,于2008年更名為摩根大通期貨公司,更成為中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公司。
日前,證監會核準摩根大通期貨公司為我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其唯一外資股東為J.P.MORGANBROKING(HONGKONG)LIMITED。證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引入符合條件的期貨經營機構外資股東,以促進期貨經營機構健康穩定發展。
《證券日報》記者據此向摩根大通期貨進行采訪,該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對外宣傳有專門的團隊,暫時不方便發表任何關于公司的言論,我已將采訪內容匯報相關領導,如果公司愿意接受采訪會與其聯系。”
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收到摩根大通期貨公司回復。
首家外資全資期貨公司誕生
資料顯示,在摩根大通期貨變更前有三個股東,分別是珠海市邁蘭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江蘇威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J.P.MORGANBROKING(HONGKONG)LIMITED,出資額分別為2.3億元、460萬元、2.254億元,股權占比分別為50%、1%、49%。變更后,由J.P.MORGANBROKING(HONGKONG)LIMITED出資4.6億元全資控股。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摩根大通期貨的前身便是金沙期貨,在成立后兩年,便由廣東泰峰(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山泰峰電氣有限公司收購全部股權;1999年初,公司名稱又變更為廣東泰峰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半年后進行了增資擴股,緊接著又進行了股權轉讓和公司名稱變更,直到2007年9月份,在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5000萬元的基礎上,上海邁蘭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J.P.MORGANBROKING(HONGKONG)LIMITED和深圳市凱瑞達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為僅有的三大股東,次年,這家公司名稱變更為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經過13年的發展,這家公司正式成為了中國期貨市場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
歷經24年蛻變,摩根大通期貨由最初的內資完成了外資全資控股的轉變,其過程經歷了多次轉折。記者試圖從公司歷程發展中找到對其熟悉的業內人士,但均未果。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常清,堪稱中國期貨市場教父級人物,他最早于1988年開始著手期貨市場研究,是我國期貨市場理論的奠基人;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體改委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秘書長,負責中國期貨市場的早期試點工作,是早期期貨交易所的設計者。
常清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的期貨市場,處于魚龍混雜的狀態,尤其是廣東省區域的期貨市場,多數期貨公司都是做外匯起家,當時還可以代理國際外匯市場業務,后來經清理整頓,才進入規范發展狀態。”因此,當時在廣東省內的期貨公司很多,有一些公司名字都沒聽說過。
也就是這個昔日不被業內所熟知的金沙期貨,時隔多年后,被外資所青睞,一躍成為了中國期貨市場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期貨公司。
多位業內人士稱“很神秘”
多位業內人士曾對記者表示,摩根大通期貨“很神秘”,對這家公司的了解并不多。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摩根大通期貨在全中國僅有上海一家營業部,包括高管在內的公司人數也僅有20人。根據公開可見的財務狀態來看,摩根大通期貨除了2016年凈利潤同比有所下滑外,2013年、2014年和2017年都是增長狀態,尤其是2017年,凈利潤從1000多萬元猛增至4157萬元。
與此同時,根據中期協網站公開信息顯示,摩根大通期貨在2018年申請設立風險管理子公司,但當時未通過備案審批,尚未開展風險管理業務,股東也未實際注入注冊資本。
“摩根大通期貨的合規意識非常強,尤其是對于法律層面的要求,公司法務部門相關人士曾多次到交易所和監管部門進行業務方面的核實工作。”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該公司在商品期貨方面沒有太多布局,可能更多的是在金融期貨方面。
記者據此通過中金所網站查閱每日成交持倉情況,但在行業前20席位均未發現摩根大通期貨的相關持倉信息。
“此前參加過行業的幾次大會,看到過摩根大通期貨的相關高管,但給人的感覺都很有距離感,話也不太多,會議結束后就匆匆離開了。”另有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摩根大通期貨可能只是服務于股東公司,比較注重股票和債券市場業務。
事實上,《證券日報》早在2013年就曾對摩根大通期貨進行過報道,彼時該公司對外比較低調。在記者了解過程中,有多個業內人士用“最神秘”來描述該公司,所謂最“最神秘”,具體表現在行事風格較為低調,以及從不主動開展業務等方面。“該公司沒有業務人員,摩根大通期貨背靠股東資源,擁有一批專門的優秀人才,僅為國際大型機構服務。”前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本報記者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