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金融穩,經濟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即日起,廣州日報將推出“金融防風險,再動員再部署再強化”為主題的連續報道,聚焦各類金融機構近年來在金融防風險方面的成效和舉措。記者將兵分多路,調查各類金融機構在金融防范風險方面存在的問題、工作舉措及成效等,對好的做法進行推廣宣傳,對問題進行披露促其完善。
【銀行業】:
國有行股份行PK中信銀行不良率上升最快
受疫情影響,市場對銀行不良貸款情況存在普遍擔憂。銀保監會發布的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顯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有所上升。
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6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986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1%,較上季末增加0.05個百分點。一季度末,商業銀行正常貸款余額134萬億元。其中,關注類貸款余額4.1萬億元。
在風險遞補能力方面,一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為4.8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2943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83.2%,較上季末下降2.88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50%,較上季末上升0.04個百分點。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88%,較上季末下降0.04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94%,與上季末持平;資本充足率為14.53%,較上季末下降0.12個百分點。
記者對比了上市銀行中6家國有大行和9家股份制銀行,有5家銀行一季度末的不良率與年初相比是持平的,4家出現上升,6家下降。其中,浦發銀行雖然不良雙降,但是不良率依然最高,達到1.99%;其次是華夏銀行,不良率為1.82%。中信銀行則是不良率上升幅度最大,比年初上升了15個基點,達到1.8%。而且,中信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僅為12.44%,排名在15家銀行中墊底。
多措并舉
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可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表示,考慮到全球疫情對國內的影響,預計二季度資產質量會有小幅下行。“綜合來看,2020年全年商業銀行不良率將處于平穩可控態勢,預計會維持在2%左右。”趙亞蕊認為。
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在4月22日國新辦發布會上預計,第二季度和今后一段時間銀行不良貸款還會有一些上升,但是幅度不會非常大。目前,復工復產正在有序開展,監管也采取了很多對沖政策措施來緩釋風險,這些措施也開始發揮效果。銀行的不良貸款會有小幅上升,但是風險完全可控。
與此同時,記者觀察到,疫情發生以來,包括廣州農商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及時出臺多項針對性政策和措施,為中小微客戶提供一攬子“戰疫情”指引和優惠,攜手共渡難關。這不僅幫扶了企業,也是高效的疫情風險管理,是銀行防風險的手段。廣州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全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預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于該行資產質量不存在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民生銀行等銀行借力金融科技、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實現全線上化融資,既助力實體經濟,保障企業正常金融需求,又有效地防控了金融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方面,銀行機構還通過金融知識普及教育,不斷提升金融消費者的風險管理能力,保障好“錢袋子”安全。如工行廣州分行打造“小小銀行家”、“穗月時光老友記俱樂部”,開展防詐騙、金融知識介紹講座等。廣州農行多管齊下,筑牢金融“防火墻”,近三年以來挽回客戶資金損失近5000萬元。
【保險業】
4家險企償付能力不達標 中法人壽再次墊底
日前,銀保監會召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第一季度保險業經營壓力加大,發展速度放緩,但償付能力總體充足,風險可控。
數據顯示,一季度末,納入會議審議的178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4.6%,較上季度末下降3.1個百分點,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3.6%,較上季度末下降3.2個百分點。其中,102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被評為A類,72家被評為B類,3家被評為C類,1家被評為D類。
這意味著一季度共有4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其中,中法人壽再次以償付能力充足率為負值墊底,風險綜合評級連續為D;百年人壽、君康人壽和渤海財險最近一期風險綜合評級均為C。
償付能力是指保險人履行賠償或給付責任的能力,也是國家對保險市場監督管理的核心內容。
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一季度保險業償付能力總體充足,但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有近七成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網貸】
風險化解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作為金融風險整治的重點領域網貸行業,自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累計已有近5000家網貸機構退出?;ヂ摼W資產管理、虛擬貨幣投機炒作、非法外匯交易等其他領域存量風險有序出清。
近日,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了互聯網金融和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發布的數據顯示,互聯網金融和網貸領域風險形勢得到根本好轉。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國實際在運營網絡借貸機構139家,比2019年初下降86%;借貸余額下降75%;出借人數下降80%;借款人數下降62%。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1個月下降。
不過,會議同時指出,仍有剩余在營機構“三降”工作進展緩慢,停業機構處置任務仍然艱巨,全國已經停業的網貸機構存量風險仍處高位。“退而不清”“退而難清”問題突出,風險化解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此外,部分機構或轉型意愿不強,或轉型能力不足,在具體推進過程中還會產生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還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廣州方面,記者從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了解到,網絡借貸等重點領域風險整治效果明顯,風險大幅出清。平臺數量從最初的50家降至1家,2019年以來未發生暴雷、立案及大規模群體性上訪,廣州成為全國特大城市中唯一全年無平臺暴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