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要聞 > 正文

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爆發在即?能力建設是關鍵

來源:經濟日報 時間:2020-08-03 11:23:15

銀行理財與廣大普通投資者緊密相關,其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前不久,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到,要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其中包括支持理財子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權益類理財產品將迎來發展好時機嗎?

針對權益類理財產品的最新發展趨勢,有觀點認為,權益類理財產品的發展已迎來好時機,一邊是監管的鼓勵,一邊是投資者的需求,都是重大利好。但也有觀點指出,權益類產品發行不能操之過急。那么,面對權益類理財產品可能迎來的變化,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認識?在挑選產品時,又該如何做決策?

發行數量或增加

當前,銀行及理財子公司發行權益類產品的占比依舊較少。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權益類凈值型產品占凈值型產品發行總量的比例僅為0.72%,低于混合類凈值型產品8.41%的占比。相比而言,固定收益類產品仍然占據凈值型產品主陣地,今年以來,各月份發行數量占比均在90%以上。

從產品收益來看,權益類、混合類、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遞減,6月統計全市場發行的凈值型產品,權益類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平均值較混合類高約30個基點;混合類較固定收益類高約11個基點。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銀行理財權益類產品的發行數量與占比會增加,尤其理財子公司或將成為中堅力量。從政策層面上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規定,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可直接投資股票;同時,《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將理財資金投資股票所對應的風險資本風險系數設置為零。

“從完善產品種類、豐富產品體系與培育長期能力的角度來講,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需要在權益類產品上做一些起步工作。”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看來,這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重要發展方向,對長遠發展而言很有必要。他同時指出,“當下的股市也為權益類產品發行提供了一個相對好的外部環境,銀行或許可以用這個難得窗口做一些嘗試”。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也認為,理財子公司成立一年多來,加大了對權益類資產配置的研究實踐,積累了一定經驗。“這都有助于提升理財子公司權益類資產投資能力,發展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引導理財資金以合法形式投資資本市場,給資本市場帶來長期穩定的增量資金。”

但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權益類產品的發行速度很難快速提升。“銀行在理財產品的發行上是以固收與現金管理類產品為主,其在這方面的理財產品也更占優勢。權益類產品的發行要依托投研能力,而這并非一朝一夕能建立,還需要時間積累。”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說。

發展掣肘也不少

實際上,對銀行及理財子公司來說,發行權益類產品仍面臨多方挑戰。“雖然,監管逐步放松銀行公募理財投資權益市場限制,但無論從居民資產配置意愿來看,還是從銀行理財實際表現來看,現階段銀行理財大規模布局權益市場依然尚早。”普益標準研究員趙璐表示。

與趙璐持有同樣觀點的業內人士不在少數。歸納來看,一是與權益投資能力更強、經驗更豐富的資管同業相比,銀行理財子公司仍面臨著權益投資人才不足的問題。“在期限錯配打破、非標資產投資受限的背景下,加大權益類資產投資,既是理財子公司提升理財產品收益彈性、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的重要方式,也是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的有效措施。但銀行理財子公司擴大權益類產品發行,存在文化沖突、人才不足、能力缺少等問題。”董希淼說。

二是從投資者角度來看,長期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者更傾向于購買穩健型固收產品。“隨著理財子公司發行產品數量及規模不斷增長,且在權益類投資領域積累一定投資經驗,未來理財產品權益類資產的整體配置比例會逐漸提升,不過受銀行理財投資者風險偏好影響,純權益類產品發行量不會太大。”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說。

與此同時,曾剛表示,在理財子公司發展過程中,除了要培育投資能力,還要注意投資者教育的問題。“由于過去銀行理財均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因而在權益類產品發行上會有一個投資者教育的過程。比如,要對不同客戶開展風險測試與風險匹配,并做好充分信息披露與投資者的風險教育等。”

不難看到,就在6月末,受債券市場調整影響,部分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產品浮虧,引發社會輿論,不少普通大中型投資者均表示“難以接受”。曾剛表示:“對銀行來說,需要認識到普通投資者對固收類產品出現風險均難以接受,應當思考其面對風險更大的股權類產品是否能接受呢?換言之,當產品風險差異顯現后,清楚告知客戶產品風險變得非常重要。”

能力建設是關鍵

對理財子公司來說,要做好權益類產品的發行,該如何找準發力點?在董希淼看來,理財子公司可從3個方面努力:一是轉變觀念,改變以往專注固定收益、非標資產投資的習慣與文化,推動商業銀行文化與資管公司投資文化更好地磨合。二是加大專業人才引進與培養,特別是具有較強投資研究能力的投研人才,如銀行之前較少涉及的權益投資、另類投資方面的人才。三是構建完整的產品體系。應逐步搭建包括商品類、外匯類、權益類以及另類資產等在內的資產體系,開展對不同類型資產的針對性投資,不斷提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

“人才布局后,還需不斷提升權益投資團隊對宏觀經濟、行業投資以及具體權益投資項目的分析研判能力,提升實操經驗;對于當前較火熱的以FOF/MOM進軍權益市場的做法,機構需形成較完整的委外機構及投顧篩選機制,并科學開展投后管理評價。”趙璐表示,區別于機構傳統固收投資的信用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管理,權益市場投資的風控重點在于市場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機制的完善必須先于產品發行,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產品風險,降低凈值波動概率,提升產品競爭力與客戶認可度。

在業內看來,要做好權益產品發行,還要完善系統支撐,包括需能滿足權益類產品分析、投資交易、調倉、預警等各類操作,以及能支撐權益類產品的銷售及后續信息披露等。

對投資者來說,在購買權益類產品時也需改變傳統思路。“過往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默認是保本保收益的,但隨著打破剛兌與凈值化管理后,產品收益波動與非剛兌的情況會越來越多。”黃大智表示,權益類產品波動性更大、風險也更大,因此,投資者在購買時要非常注意風險,了解清楚產品風險自己是否能夠承受。

“投資權益類產品,最需要注意的是市場風險,即權益市場變動對權益產品凈值波動的影響。”趙璐說,選購權益類產品時,投資者需理清產品篩選思路:第一步選平臺,選擇投資者自身認可的,并且投資風格相互契合的資管機構;第二步選產品、定期限,通過對資管機構的產品分析,選擇自身認同且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綜合產品的歷史凈值走勢與投資經理的經驗分析,并結合自身可接受的投資期限,確定所投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