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銀保監會印發《關于規范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制定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加強互聯網保險銷售頁面管理和銷售過程記錄,有助于有效遏制銷售誤導,更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近年來,互聯網保險發展迅猛,逾100家保險公司開展線上業務,多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掛牌成立,消費者“云”上投保越來越便利,高保障產品明顯增多,保險普惠水平及保障深度顯著提升。據保險業協會測算,去年互聯網人身險實現保費1857.7億元,同比增長55.7%;互聯網財險保費838.62億元,同比增長20.6%。疫情防控期間,不少保險公司加速信息化轉型,更好滿足消費者在線投保、享受服務和申請理賠的需求。
同時也要看到,互聯網保險發展駛入快車道,有的保險機構創新提速,管理卻跟不上,線上銷售環節出現了一些問題。去年,銀保監會接到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約1.99萬件,同比增長近九成,銷售誤導、變相強制銷售等問題較為突出。一些機構一味強調所謂的“消費體驗”,忽略保險產品信息披露和條款提示說明,有的甚至故意誤導消費者。“被投保”“強制搭售”“投保易、理賠難”等行業痼疾難以根除,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規范和加強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正是為更好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拿出的實招。今年10月1日起,保險機構須對自營網絡平臺上的銷售交易行為進行記錄,特別是銷售頁面應當可還原為可供查驗的圖片或視頻。以往,保險銷售頁面出現修改、更新等造成保險糾紛時,消費者“說不清”、保險機構“辯不清”、監管部門“查不清”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了實實在在的銷售交易行為記錄,類似的情況就會有效減少,互聯網保險營銷將在陽光下明明白白進行,消費者權益將得到更多保障。
對線上銷售行為進行可回溯管理,還將推動保險機構加強銷售頁面管理,主動引導消費者知悉保險責任、責任免除及續保條款等內容。目前,在互聯網保險銷售平臺上,投保須知、保險條款等往往是可選鏈接,消費者不點擊、不閱讀也不影響投保,容易導致保險糾紛。如果設置投保時固定彈出的頁面,全面展示產品相關信息,對一些重要內容進行加大字號、更換字體和顏色等突出處理,消費者不就能看得清楚、買得明白嗎?《通知》明確,要對保險產品部分重要條款內容設置單獨頁面展示,并設置由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自主確認已閱讀的標識,這能讓消費者在“云”上投保時對自身權利有更明晰的認識,購買保險也就更安心。
消費者自身也得繃緊風險防范這根弦,在全面準確掌握產品信息后謹慎投保。比如,面對一些“誘人”的產品宣傳,要靜下心來完整、仔細地閱讀保險合同及風險提示;對于一些存疑的信息,及時聯系客服溝通確認;如果自己的投保經歷較少,也可請身邊經驗豐富的朋友多提建議。把好風險防范這道關,才能買到符合自身保障需求和消費能力的產品,更好享受“云”上投保帶來的方便和保障。(屈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