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要聞 > 正文

區域協調發展與時俱進 十四五將鋪開協調發展新畫卷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時間:2020-11-16 16:40:51

“十三五”以來,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已有長足提升。從東南沿海率先發展、到西部大開發,從振興東北到中部崛起,從長江經濟帶到粵港澳大灣區,從長三角一體化到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渝雙城經濟圈,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總體戰略布局和整體體系不斷完善。

展望“十四五”,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重大戰略區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將成為承載諸多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態。在“十四五”期間,伴隨著更多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政策落地,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獲得更多動能。

區域協調發展更為“與時俱進”

回顧“十三五”時期,我國多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一盤縱橫聯動東西南北、統籌聯通國內國外的發展新棋局正加快形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明確,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

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周景彤表示,《建議》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既體現了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延續性和穩定性,也突出了與時俱進和問題導向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研究員王福強表示,與此前不同,《建議》站位更為高遠?!督ㄗh》從全局的高度對國土空間功能提出具體要求,對國土空間全局差異化的功能分工,對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明確了不同的功能定位。

周景彤表示,“十四五”時期,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一是要做好新舊戰略之間的有機銜接,把不同地區發展戰略與重點區域發展戰略結合起來,要加快重點區域發展,提高重點城市群、城市帶的經濟、人口和社會的承載力,又要加快不同地區戰略的實施。二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三是把差異化發展和產業地區間轉移、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等結合起來。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城鎮化進程。隨著戶籍制度改革的破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推進,到今年年底,我國“十三五”時期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完成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目標將完成。

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期間,我國城鎮化不再只追求數字上的改變?!督ㄗh》指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劉云中表示,就城鎮化而言,“十四五”時期將較“十三五”時期更注重存量質量提升,例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

周景彤也表示,《建議》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擯棄了過去若干年規模擴張型的城鎮化或者土地城鎮化,更加強調城鎮化的質量和功能性。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更多地體現了共享的發展理念,讓城鎮回歸傳統價值,成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更好地工作生活和休憩的理想場所。

而除了存量建設外,王福強表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中心發展也是“十四五”時期的重點?!督ㄗh》提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數量從2006年的68個增長到91個;城區人口超過400萬的城市從2006年的11個增長到19個。同時,2018年,30個都市圈的城鎮人口凈增量占全國凈增量的73%。而都市圈里,有70%人口增量集中在外圈層,都市圈已經成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地域空間。

區域發展和城鎮化

將拓展中國經濟增長空間

業內人士表示,不論是區域協調發展,還是新型城鎮化,都將拓展中國經濟的增長空間。劉云中表示,“區域空間”也是“發展空間”。從區域發展來看,中西部地區發展有巨大的潛力,而城鎮化也將是中國最大的內需所在。

王福強表示,我國區域發展經歷了由點及面、由不均衡到逐步均衡發展的過程。區域發展的重點片區集聚相關要素,率先實現自身發展。之后,通過輻射、帶動后發區域,實現臨近區域、邊遠區域的梯次發展,最終實現整體的協調發展。而這在當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將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成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而通過新型城鎮化帶動消費,也將進一步帶動經濟的增長。王福強說,當前經濟發展的空間形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體空間形態。無論是區域發展還是新型城鎮化建設,都會催生出中心城市和巨大型城市群。它們吸引了海量的新增人口,產生了住房、交通、日常消費、教育醫療等各類需求。這類需求,不僅有新增城市居民的傳統需求,也有既有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既有對國內產品的需要,也有對國際高品質產品、服務的需求。需求側的強勁,將直接帶動供給側的發展。需求側供給側的相互配合,直接支撐了區域的整體活躍度。

“這些區域也將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節點,可以面向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來滿足域內的需求,并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王福強表示。(記者 梁倩 張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