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A股三大指數高開高走,出現反彈行情,不過從牛年春節后A股的總體表現來看,三大指數均出現較大幅度回撤,外資凈流入放緩,不過一些順周期板塊被外資大手筆“掃貨”。據東方財富Chioce數據,2月18日至2月26日,7個交易日外資凈買入中國平安13.4億元,位列A股第一名,凈買入招商銀行10.5億元,位列A股第二名。“A股三傻”中的銀行、保險股節后成外資青睞主角。
銀行、保險等順周期板塊龍頭被外資“掃貨”,與諸多因素有關:一是銀行、保險股的基本面有望走出低谷,業績復蘇預期強烈;二是部分機構抱團股估值持續上升,引發市場對“泡沫化”的擔憂,投資者獲利后調倉換股,轉向低估值銀行保險股;三是通脹預期驅動銀行、保險股估值修復。
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于春玲表示,展望2021年,權益資產方面,須防范核心資產的泡沫化,防范市場波動。過往一年,當固定收益資產貢獻收益的空間不斷縮窄時,市場參與者普遍將目光轉移到權益市場,在向權益資產要收益的同時,也推升了權益資產的估值屢創新高。“站在當下更要關注核心資產的價值是源于盈利的‘護城河’,還是擁擠交易下的‘泡沫’。這意味著我們在投資策略上對于企業整體質地和安全邊際的要求提升”。
基本面持續復蘇
外資買入銀行保險股
春節后,外資大手筆買入銀行保險股。滬港通十大上榜活躍成交股數據顯示,2月18日至2月26日,中國平安與招商銀行連續7個交易日位列十大活躍成交股,中國平安被北向資金凈買入額最高,達13.4億元;招商銀行次之,凈買入10.5億元。
銀行保險股基本面持續復蘇是近期這兩大板塊走強的主因。
近日披露的保費數據顯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五大上市險企1月份合計實現保費收入561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26%,保費增速回暖跡象明顯。
從被外資重點買入的中國平安來看,壽險是其核心業務所在,在中國平安凈利潤構成占比長期維持在六至七成。從去年全年來看,中國平安的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為495.75億元,同比下降了34.7%,新業務價值率下降了14個百分點。不過今年1月份業績改善較為明顯,1月份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個人業務收入為1012億元,同比下滑4.55%,主要是由于續期業務的下滑拖累,而該公司1月份新業務收入348億元,同比增長31%,扭轉了去年的下滑局面。
對于今年新業務價值的預期,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表示會有一個正增長,“但是要看到真正的效果,要等到2022年,等我們整個改革推完,還有整個市場、疫情的緩解”。
實際上,從去年四季度以來,一些外資機構就開始重倉保險股。2月25日,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持倉數據曝光:截至2020年底,該基金持倉中包含742家中國公司,對于A股的第一大重倉股并不是貴州茅臺,而是中國平安。
除了中國平安之外,一些外資機構也加倉了中國太保。雖然中國太保未進入滬港通十大活躍成交股,具體凈買入額數據無法得知,但滬深港通中央持股結算記錄顯示,截至2月26日,外資對中國太保的持股較春節前增長4%。
作為外資重點買入的銀行股,今年也有望迎來業績持續修復。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共有20余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了2020年業績快報和年度報告。僅華夏銀行和浦發銀行凈利潤出現微跌,其他全部正增長,且多家銀行去年四季度業績快速增長。
安信證券表示,近期銀行板塊有所調整,部分龍頭個股出現連續下跌,主要是短期交易情緒的影響,銀行股核心邏輯并未破壞,這只是銀行股內部輪動的結果,而非銀行股行情的結束。東莞證券也表示,經濟復蘇大環境中,貸款規模增長與息差走闊有利于銀行業績改善,持續看好銀行基本面改善;當前銀行不良資產已逐步清出,基本面改善將打開行業估值修復通道。
多因素共振
銀行保險股或持續反彈
除業績復蘇預期提升之外,隨著今年貨幣、財政政策邊際收緊預期的出現,部分機構抱團股估值持續上升,引發市場對“泡沫化”擔憂,投資者進一步轉向低估值的銀行保險股。此外,通脹預期也驅動銀行、保險股估值修復。
于春玲認為,宏觀政策退出疫情應急模式,在強調“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的同時,轉向更加“注重需求側改革”,加之資管新規完成時限將近,市場雖然消除了對“急轉彎”中“急”的顧慮,但仍預期2021年貨幣、財政政策有邊際收緊的轉向,總體上更加注重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
市場的這一擔憂在春節后迅速引發市場輪動效應,從春季后北向資金買入數據來看,北向資金在凈買入銀行保險股的背后,是對白酒、生物醫藥龍頭股的大幅賣出。2月18日至26日,北向資金大幅賣出貴州茅臺、中國中免、上海機場等此前的機構抱團股,其中,貴州茅臺凈賣出額達29億元,凈賣出額位列A股第一名。與此同時,北向資金則凈買入了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紫金礦業、萬華化學、華友鈷業等順周期板塊個股。
于春玲表示,不確定的環境下,全球市場聯動和閃崩、流動性斷裂、違約風險高發、存量風險化解等均有所抬升。資產管理是風險和收益的平衡,目標是要獲取風險調整后的收益。2021年權益資產方面,須防范核心資產的泡沫化,防范市場波動。
招商銀行研究院也指出,從2月份市場表現來看,A股市場出現明顯的風格切換現象,即前期表現強勢的熱門股跌勢明顯,而周期板塊升勢顯著。市場的結構性變化,便是流動性謹慎預期以及通脹預期抬升的體現。在疫情影響逐漸減小、整體經濟回暖、大宗商品價格上行的環境下,企業盈利預期向好,但考慮到市場流動性預期仍然謹慎,并且前期熱門股估值已處于自身歷史最高水平,估值相對不高、盈利受益于通脹上行的順周期行業便具備較為明顯的相對優勢。
從險資的角度來看,一家中型險企資管部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險企持有股票以銀行、地產等順周期板塊為主,去年一些險企還加倉了港股銀行股,甚至是同業公司股票,順周期個股在險資持股比例中常年占比較高,持股風格出現大調整的可能性不大,后續順周期板塊能否持續發力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