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要聞 > 正文

大力推動碳市場金融化 推動金融市場和碳市場的聯動發展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1-12-14 08:57:43

自雙碳目標被提出以來,國內碳市場與碳金融備受關注。12月2日,在“2021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CFV)·金融峰會”上,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下稱“上海環交所”)總經理劉杰表示,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以及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支持下,全國碳市場和碳金融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4個多月來,運行總體穩有序,價格在合理區間內進行波動。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4323萬噸,日均成交量48萬噸,累計成交額為18.47億元。

據悉,當前我國碳市場的碳現貨成交量在同期國際主要碳市場中排名第一。劉杰稱,根據發展規劃,全國碳市場計劃在未來4年內全面覆蓋所有的重點排放行業,并實現碳配額、碳減排量、碳衍生品等交易產品的豐富多元化,進一步完善碳定價、碳交易機制。

“到2025年實現現貨和衍生品交易規模突破20億噸,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形成制度規范、運行有序、監管嚴格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碳交易中心、碳定價中心、碳金融中心。”劉杰說道,總體而言,全國碳市場的市場環境將進一步開放,碳金融創新將更加活躍,市場監管將更加全面、高效,市場流動也將處于國際前列。

其中,在碳金融方面,劉杰認為,目前全國碳交易市場尚未完全開放,但在國際上較為活躍的碳市場中,金融機構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未來將大力推動碳市場金融化,推動金融市場和碳市場的聯動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金融中心。

8月上海發布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也提到,將發展碳金融市場,支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推動金融市場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合作與聯動發展,促進以碳排放權為基礎的各類場外和場內衍生產品創新;推動金融機構積極穩妥參與碳金融市場建設,豐富碳金融市場參與主體;發展碳排放權質押、碳回購、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業務,增強碳金融市場活力。

據介紹,為實現上述目標,上海環交所正從三方面積極推動碳金融工作的開展。一是著力推進碳金融業務創新,探索碳金融衍生品交易,適時推出碳遠期交易、碳期權交易,推動碳期貨出臺;二是支持金融機構積極穩妥參與全國碳市場,引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等有序參與碳交易,實現全國碳市場主體多元化;三是支持建立與完善碳市場協同監管體系,推動生態環境部、協同金融監管部門開展聯合監管,明確監管職責,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和風控體系。

與此同時,作為碳排放配額市場的重要補充,碳普惠機制也被市場寄予諸多期待。劉杰透露,上海環交所在上海市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正在推進上海碳普惠機制的建設,包括政策的發布、臺的建設以及碳減排項目與場景的開發。

通過碳普惠機制,可將企業、社區、家庭的中小型項目以及個人低碳行為產生的碳減排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學進行記錄、核算、核發,并通過交易、政策和商業獎勵等方式實現其價值,以引導全社會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提高全社會的節能低碳意識。

此外,氣候投融資建設也在不斷完善。劉杰表示,通過氣候投融資發展,激勵社會資本進入氣候治理領域,是補充公共財政資金力量、解決資金缺口、推動實現長期低排放的有效途徑。金融機構的參與能夠幫助碳市場擴大資金來源,彌補氣候投融資資金的巨大缺口。

《規劃》也明確提出了開展氣候投融資的相關工作要求,以此為指導,劉杰稱,上海環交所將進一步支持金融機構在氣候投融資中通過多種形式有效拉動和撬動社會資本,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氣候投融資領域;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氣候友好型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研究設立長三角氣候投融資項目庫、長三角氣候投融資基金等。

劉杰表示,總體來講,全國碳市場剛剛啟動,目前正處在初步階段,還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和挑戰,需要通過更長期的政策實踐、更大范圍的市場探索和主體參與等,更好發揮碳市場對實現雙碳目標的支撐作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