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深圳等地有部分國有大行已于近期收緊房地產經營貸(“房抵貸”)的貸款條件,提高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審核門檻的同時,穿透審查企業資金流水。
交通銀行深圳福田區某支行的客戶經理唐飛(化名)向《證券日報》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近期對‘房抵貸’的管理確實更加嚴格了。申請‘房抵貸’的公司,一定要有真實流水,而且僅有流水也不行,一定要實體經營。就連以前放出去的貸款,如果到期發現申請者沒有用于實體經營,也要清退。”
對此,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國有大行收緊‘房抵貸’,既有防范資金流向的考慮,也有控制整體規模的考慮。房貸政策的調整向來具有周期性,待樓市基本面有所改善、銀行風控手段與合規水平有所提升之后,中長期也會逐步恢復。”
“房抵貸”高壓不減
事實上,不僅僅是國有大行,近期一些深圳的大型股份銀行也加強了對“房抵貸”的管理。
招商銀行深圳地區某支行負責信貸業務的客戶經理韓笑(化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房抵貸’收緊的消息屬實”。他同時表示:“一般來說‘房抵貸’到年底都會收緊。目前,不同的產品要求不太一樣,有的會要求公司流水,有的只對個人流水有要求,有的產品則對流水沒有要求。通常而言,公司持股滿6個月、房子過戶滿半年就能滿足基礎的門檻。”
北京銀行深圳地區某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房抵貸’方面,目前銀行要求貸款人將款項實實在在地用于經營,并且審查力度將更加嚴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樓市。期限方面,目前看短期內不會放松。”
這不是深圳今年以來首次收緊“房抵貸”。今年4月份,由于深圳房價上漲現象較為明顯,市場上出現了“房地產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的傳言。4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深圳市住建局、深圳銀保監局、深圳市市場監管局五部門通報“房抵貸”買房調查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全款買房再抵押貸款規模很小,未來將防止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
在嚴格的監管之下,商業銀行普遍提高了“房抵貸”的門檻。以抵押房產的過戶時間為例,過去有的銀行對房產過戶時間沒有要求,有的銀行只要求一、二個月,但是目前銀行普遍將期限規定在半年以上。
不過對于投機者而言,違規使用“房抵貸”資金的誘惑仍然存在。“客戶即使被查到將資金用于買房等其他用途,銀行頂多可能會要求客戶提前償還款項,這對個人信用的影響有限。”韓笑表示。
蘇筱芮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除了違規流入樓市,此前還有一些企業在疫情期間通過申請銀行貸款,將低成本的貸款資金用來購買結構性存款理財等進行‘套利’,造成資金空轉,國有大行收緊房地產經營貸,客觀上也能夠對這種套利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防范資金違規進入樓市
此次深圳部分銀行收緊“房抵貸”的背景是,深圳樓市在7·15調控過后,二手房市場成交有所冷卻,但交易價格仍然較為堅挺;同時,深圳的一手房市場成交仍然較為火熱。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類似經營貸的問題,也是此前深圳房價炒作的時候受關注的話題,收緊本身也是為了防范借經營貸來違規炒房,或者說防范各類違規資金進入深圳樓市。深圳近期房價被抑制住了,但仍需防范價格反彈等風險。”
國家統計局10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深圳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1.1%,漲幅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徐州;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和四個一線城市平均環比漲幅一致。
對于二手房價格的堅挺,在深圳南山區西麗街道從事二手房中介業務的錢爽(化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業主們的心態還是很好,除非急用錢或者房子未‘滿五唯一’,一般不會輕易降價。像有一個業主本來想賣掉現在住的房子置換一套新的,但是失去了名額,因此也不急著賣房了,談不上降價的問題。”
一手房方面,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數據顯示,9月份新房市場成交繼續上升,新房市場共網簽7069套商品房,環比上漲17.2%;成交面積為63.52萬平方米,環比上升20.1%。其中住宅網簽4871套,環比上漲19.5%。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季度,深圳樓市即將迎來一波少有的新房供應“大潮”。根據深圳市住建局發布的《2020年深圳市計劃入市商品房情況》,截至9月28日,深圳年內計劃入市的項目達到64個,預計供應房源面積為300.78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26909套,面積約為247.67萬平方米。作為對比的是,前9個月,深圳市一共才批準77個商品房項目預售,批準預售面積為446.16萬平方米。
在供應量增長的背景下,對“房抵貸”的限制或將為“真需求”釋放空間,有利于深圳樓市繼續堅持“房住不炒”。
嚴躍進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資金的規范具有積極的意義,傳遞出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導向,即不允許違規資金進入市場。對于深圳樓市來說,杜絕炒房資金將使得房源能夠更多地導入剛需購房者手上,將有助于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標簽: 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