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訊(記者 陳雪檸)近日,《北京市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調查監測體系統籌構建方案》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園林綠化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聯合印發。本市將對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開展基礎調查和專項調查,形成統一的時空數據庫,并在此基礎上開展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監測,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支撐城市總體規劃。
當前,本市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水、濕地等自然資源分別由不同部門負責開展工作,各部門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自然資源分類系統和調查技術規程,技術口徑存在差異,銜接不夠。此次《構建方案》共六章,分別明確了構建體系的基本情況、總體要求、調查監測的工作內容、業務體系、實施安排和保障措施,搭建全市統一的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調查監測體系,避免“數出多門”。
按照《構建方案》,本市將對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開展基礎調查和專項調查。其中,基礎調查是對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共性特征開展的調查,包括國土、土壤、水資源等調查;專項調查則指為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的某一或幾個要素特性或特定需要開展的專業性調查,包括耕地資源、森林資源、濕地資源等調查?;A調查和專項調查相結合,形成統一的時空數據庫,共同描述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總體情況。
在基礎調查和專項調查基礎上,本市還將開展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監測,分析自然資源自身時空變化及人類活動引起的變化情況。其中,常規開展年度和實時監測,專題開展城市國土空間、園林綠化資源和水資源等監測,并就森林防火、地質災害、水災害等開展應急監測。
據悉,調查監測數據將按照統一標準進入自然資源三維立體時空數據庫,變化的數據成果也將定期更新入庫。同時,本市還將對調查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匯總,建立科學的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評價指標體系,開展綜合分析和系統評價。根據《構建方案》,“十四五”時期本市將以國家部署的自然資源基礎調查、專項調查、常規監測、專題監測等內容為基礎,開展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調查監測工作,逐步建立全市統一的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調查監測體系,包括制度體系、標準體系、技術體系和質量體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