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國際 > 正文

歐盟時隔近8年再現月度貿易逆差 未來能否逆轉?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2-01-19 14:08:23

時隔八年,歐盟再度出現月度貿易逆差。

歐盟統計局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1月,歐盟27國對外貿易總額出現83億歐元的逆差。這是自2014年1月以來,歐盟首次出現月度貿易逆差。在2020年同期,歐盟的外貿順差則為245億歐元。

歐盟統計局還稱,與2020年同期相比,除斯洛伐克和馬耳他外,歐盟其他成員國在2021年11月的進口額均有所增加。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學教授趙永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能源對外依賴度較高,且沒有在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權,使得該地區經濟易受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影響。當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出現牛市時,將使得歐盟多國通脹高企,貿易逆差顯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成玉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盟貿易逆差能否逆轉,短期來看要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而定,中長期則要看歐洲企業的產品是否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

能源危機波及歐盟對外貿易?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1~11月,在自歐盟以外進口的商品中,歐盟27個成員國在初級產品領域的貿易逆差最為顯著,能源和原材料進口總額分別同比增長65.9%和32.6%。

趙永升認為,之所以初級產品貿易逆差走闊,首先與2021年下半年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關。

美國洲際交易所(ICE)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布倫特原油上漲了約50%,TTF基準荷蘭天然氣則漲了約4.5倍。在有色金屬方面,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去年倫銅價格上漲了約25%,目前倫銅已逼1萬美元/噸的高位。

趙永升還稱,歐洲初級商品進口總額漲幅較大,也與歐盟進口數量相關。歐盟本土能源供給較少,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歐盟的60%能源需求是通過進口來滿足的。在化石能源方面,歐盟成員國97%的石油消費、90%的天然氣消費依賴進口。

為什么歐盟的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對外依賴度如此之高?楊成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首先與自然稟賦與礦業等行業的國際競爭相關。

他解釋稱,以法國為例,該國工業資源相對匱乏,僅擁有洛林地區的煤礦和鐵礦資源。不僅如此,隨著國際貿易不斷深入,年來,來自巴西、澳大利亞、毛里塔尼亞等國的高純度赤鐵礦對歐出口量激增,更是擠壓了法國等國礦業產業的發展空間。

楊成玉還稱,年法國等歐洲多國施行去工業化產業政策,制造業在經濟比重逐步降低,這也影響了其上游行業——能源、有色金屬等產業的發展。

自上個世紀末以來,法國政府提出“后工業社會模式”,認為未來經濟發展將步入“后工業時代”。自此以后,法國僅將產業領域中高附加值的價值鏈環節保留在國內,并大力發展金融、旅游業等服務產業。截至2021年,服務業在歐洲區經濟比重已升至73.70% ,而制造業的這一比重則下降至24.60%。

貿易逆差能否逆轉?

未來歐盟的貿易逆差會否持續?

德國伊福經濟研究所(Ifo)最新發布的報告認為,德國及歐盟的對外貿易狀況可能有繼續惡化的可能

該機構預測,2022年,預計歐盟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德國的經常帳戶盈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將降至5.5%,這將是2005年達到8.6%峰值以來的最低水。

楊成玉認為,從短期來看,歐盟的貿易逆差能否逆轉,主要還是取決于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如果石油、天然氣及銅等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其貿易赤字的情況有望緩解。

高盛的最新報告認為,由于原油供應增速過慢,而奧密克戎毒株對需求的影響正減弱,預計2022年油價將繼續上漲,不排除2023年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可能。對于后市天然氣價格走勢,目前交易員普遍押注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態勢將持續到2023年初。ICE的數據顯示,目前于2022年夏天交割的天然氣價格已超過100歐元/兆瓦時,創該時段價格新高。

楊成玉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歐盟的貿易赤字能否緩解,則要看歐洲企業產品是否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具體而言,在于能否控制人力成本及原材料成本。

在人力成本方面,美媒援引德國經濟學家及官員觀點稱,德國的工資成本可能將繼續上升。德國新任聯邦政府就任后,新任財政部長林德納表示,將把德國最低時薪提高約0.25歐元。與此同時,未來10年,德國勞動力預計將減少400萬人,將再迫使企業加薪。

在上游原材料方面,瑞銀(UBS)在日一項商業調查中稱,五成以上受訪的歐洲企業表示,為保障供應鏈安全,避免上游原材料、中間品價格帶來的波動,將考慮將供應鏈回遷到歐洲本土。

與此同時,法國財政與經濟部長勒梅爾也呼吁:“歐洲在全球化方面已走得太遠了。我們不能再抱有一種想法:更便宜的東西都必須是在其他地方生產。”法國目前是歐盟輪值主席國,該國希望可以在歐盟境內加快推動幾個大型投資項目,以使多國的產業鏈回遷。

不過,在楊成玉看來,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歐洲多國政府就已出臺了希望供應鏈回遷的計劃,但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目前全球產業分工已形成,且一些歐洲企業需要國際市場,那么這些企業就傾向于在其他國家設廠并開展業務。

標簽: 歐盟 貿易逆差 進口額 國際競爭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