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國內 > 正文

借力與自我發力的邏輯轉化 打造雙創實踐的新場域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1-12-13 09:29:05

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2021年度科技創新創業載體績效評價結果。此項年度考評,對上海市存續經營的15個大學科技園、185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和157個眾創空間的年度運營狀況,進行了綜合評價。

結果顯示:上海市各類孵化載體優選發展路徑,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勇于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和不確定,在轉型再造中秉持自由探索的精神,潛心練內功,多維度對標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需要,創新創業載體的韌顯著增強,基本態勢在新發展格局中逐步塑形,整體優勢以新要素聚集和新形態組合為主要特征,注重在多樣化的場景中,開辟雙創實踐的新場域。

為深入探討創新活動在眾多場景下的不同表達,本研究院對滬上部分有代表的創新創業載體,進行了走訪調查,其中,具有普遍共的問題是:在創新周期的不同階段場景中,同一環境因素、同一資源配置、同一產業領域,孵化管理團隊和創新創業團隊所感知的自我能力實現度,與預設目標基軸的一致,往往存在著大小不一的客觀差異。且看以下有代表的場景。

紅花與綠葉,誰來做主角

上海某專業雙創企業,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各種工業化生產中的材料、物質和環境的檢測工作,實力和信譽俱佳。兩年來,其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輻射力已超越長三角地區。但是,公司在一項鄰省份的重大業務招標中,竟陷入無入圍資格的窘境。原來,項目要求有資格參加此項業務競標的公司,必須在該省注冊,并有經營活動。怎樣繞開這一機制的障礙?面對這一全新的創新技術落地場景,企業的決策層擬定了兩條解決路徑:一是沿用慣思維,“甘當配角,做綠葉”,選擇與該省的一家同行專業公司合作,待拿下項目后,再做任務細分。二是著眼長遠,“搶紅花,當主角”,迅速調動人財物資源,在該省設立分支機構,布局業務落地。與此同時,公司領導層幾度與該省業務主管單位商談,誠懇表達公司愿意扎根當地、長期合作的意愿,得益于公司的創新技術優勢,又恰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良好機遇,該項目最終得以順利推進。

一般而言,任何一個創新載體和創業團隊,都不可能在雙創活動的全場域中笑迎各種風云變幻,始終爭上游,當主角,出業績。何時以我為主?何時以我為輔?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場景中,這始終是一個攸關成敗的選擇題。當創新創業者研發的技術,尚未在本領域形成領先優勢,其成果轉化也未形成足夠份額的市場統治力時,追隨領軍型企業和團隊,應該是一個較為穩妥的選擇。調整創新的節奏和步伐,在追隨領先者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未來自我能力實現進而傲視群雄的資本。

本研究院創新發展研究所在期的調研中,對部分創新型企業的運營實踐進行分析后發現:那些有資格做主角的創新型企業,常常在對外的業務場景中有“兩副面孔”的轉換,一種是志在必得,勝券在握;而另一種是,謙遜低調,謹小慎微。其實,這“兩副面孔”是應不同場景需要而練就的,這是創新型企業應對市場的敏捷反應,和應對不確定的策略選擇。在雙創實踐的宏觀場域中,主角與配角的座次排定,并不完全依照能力、實力而定,企業的整體運營戰略和各場景中的策略選擇,是一支看似無形卻又無處不在的指揮棒,創新音符的強弱漸進盡由其掌控。

借力與自我發力的邏輯轉化

在創新活動的豐富實踐中,有效整合和匯聚各種力量要素,形成達到預設目標的強大動能,是一項充滿智慧和新知的運籌博弈。創新型企業不是力大無窮的全能型選手,創新是一項團隊的事業,它的力量來自于孤勇探索的冒險之力、萬眾一心的群策群力、制度和政策賦予的環境活力、矢志不渝追求卓越的目標定力。但是,對創新型企業而言,它們還要時常面對另外兩種力量的運用場景:八方借力和自我發力。

在上海有一家深耕人工智能安全駕駛場景的創新型企業(Roadefend)。該公司年來技術發育成長勢頭正勁,為全球用戶提供以AI傳感器與大數據云臺為核心的交通出行安全管理解決方案,已積累了數百億公里的駕駛里程及億萬級標注樣本數據,在強手云集的安全駕駛領域,贏得了優勢地位。公司的創始人曾與筆者分享其在創業場景中借力的體會:“在創業的初始階段場景中,對創業團隊而言,專業的孵化臺是不可或缺的。這是因為,企業運營中涉及的諸如工商、稅務、法務、財務等事務型活動不但瑣碎,還很專業。那些以技術見長、有專業背景的創業者,大多數先天缺乏此方面的知識儲備。”但對于專業孵化載體來說,這些是它們擅長的基本業務。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主動學別人的經驗,找一個有經驗的創業引路人,這種形式的借力,是創業成功者的標準序曲。

借一時之力,還是借長久之力,并不取決于企業的大小,技術的優劣,資源的多寡。這是因為,創新創業的本質屬,就是聚合各類力量要素,繼而催生裂變,孕育新物質的過程。依據科學哲學和自然辯證法的基本原理,雙創場景中的借力和自我發力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體,它是同一事物的構成要件和兩個側面。例如,在抗疫、防疫最緊張的階段,位于上海大楓林地區的一家專攻IVD(體外診斷產品)技術的雙創企業,在研發新冠病毒抗原檢測產品項目中,因物流停滯、地區管控,企業一時無法獲得產品上游的一種測試原料,團隊的科研攻關一度停擺。

在一籌莫展之時,臨床專業醫生出身的企業主帥胡博士,仔細盤點現有的可及可用資源,腦海里突然閃現了一個場景,在其入駐的生物專業園區組織的一次企業交流活動中,記得園區有一家專業從事動物模型研究的雙創企業。隨后,經過一番聯系協調,胡博士研發團隊的產品攻關,借力于該公司一流的動物實驗臺資源,按期完成了項目任務,并順利入選商務部出口白名單,產品遠銷歐美。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更令人意外的是,在胡博士借力稀缺資源的過程中,那家伸手相助的園區雙創企業,同時也在胡博士掌握的專業技術和設備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推出了抗疫新產品。

諸如此類的雙創借力場景,在此印證了一個普遍規律:在創新創業的事業中,借力與自我發力總是相輔相成,不能簡單化地進行歸類和割裂。將共創態理論落地實踐應用:在構建這種多贏、合作、互惠的過程之中,便形成了創新創業事業的共生態經濟實踐新范式。因此,必須把握不同場景中,力量的投射、組合和離散的特點,遵循場景服從于場域,場域受制于格局的雙創活動規律,為降低創新型企業的非必要損耗,建構多維度“氣候適宜”的場景。

(楊麗莎系共生態經濟研究院創新發展研究所特邀助理研究員,綦曉光系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教授級終身成員、共生態經濟研究院特聘院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