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9年,華中科技大學張軍營教授團隊的團聚強化除塵協同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以下簡稱團聚協同技術),近日成功應用于三峽集團湖北能源集團鄂州發電有限公司。
團聚協同技術可實現一套設備同時對PM2.5、三氧化硫、脫硫廢水等多污染物的協同治理,開創了在空氣預熱器前端利用高溫煙氣以廢治廢的環保新思路,從源頭降低氣溶膠的形成,并實現脫硫廢水零排放。
在中國動力工程學會近日組織的“燃煤電廠細顆粒物團聚強化除塵協同脫硫廢水零排放”科技成果鑒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岳光溪認為:“該技術的應用沒有增加新的污染源問題,是一種比較簡約、低成本的降低電廠PM2.5排放的技術,而且達到了脫硫廢水治理效果。”
得知自己的發明成果得到業界肯定,張軍營感慨萬千:“一項全新的科技成果最終轉化成產品,又從產品一步步走進市場投入應用,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挑戰。19年來,我帶領團隊跨過一個又一個臺階,親眼見證了團聚協同技術從一開始的無人問津到大規模推廣應用,再到今天成為行業標準得到業內廣泛認同,艱辛雖多,但也切切實實體會到做科研的無盡樂趣與成就感!”
為快速打開市場而免費提供技術
一直以來,脫硫廢水是燃煤電廠處理難度最大的廢水之一,含有重金屬和高濃度氯離子,pH值偏酸性、固溶物含量高且具腐蝕性,這當中最難解決的就是氯離子和腐蝕性問題。
除了“水難治”,困擾燃煤電廠的難題還在于“霾難防”。去年冬天大面積霧霾現象,再一次證明了PM2.5、SO3細微顆粒形成的氣溶膠是霧霾形成的最大元兇。
2002年,在科技部支持下,張軍營帶領團隊,開始在成千上萬種化合物中尋找最合適的材料。2009年,他們從果凍獲得靈感,從有機化合物入手,結果PM2.5降低率可以達到50%以上,效果非常明顯。2012年,張軍營和他的團隊發明的“燃煤超細顆?;瘜W團聚促進劑”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有了技術專利,張軍營想找個企業進行成果轉化,但沒料到,推廣使用一項新科技技術,比研發這項技術更為艱難,“企業問,技術沒有工業實際應用,怎么證明技術好呢?實驗室測試的技術結果不能代表工業應用效果,必須通過工業示范才能驗證技術的可行性。”
就在張軍營一籌莫展之際,武漢天空藍環??萍加邢薰?以下簡稱天空藍環保公司)負責人李湧慧眼識珠相中了這項技術。
盡管看好團聚協同技術前景,但創業初期,李湧同樣四處碰壁。“第一次去江西的電廠時,他們認為這個新技術,不可能達到我們所說的效果。”
沒有別的選擇,張軍營和李湧決定免費提供技術來快速打開市場。2016年底,該技術在江西國電豐城發電有限公司被首次安裝使用。2017年江西省環保廳的檢測數據顯示,技術投入使用后完全滿足超低排放每立方米10毫克的要求,鑒定結果是每立方米1.7毫克。并且,相比濕式電除塵技術,初投資可節約三分之二,運行維護費用可以節約一半。
首次應用大獲成功后,團聚協同技術作為華中科技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又相繼在江西、山西、新疆、河南、安徽、湖北7省區的30多家企業進行應用。
從大規模推廣應用到打造行業標準
為更好地推廣技術,張軍營加入了李湧創辦的天空藍環保公司,成為公司首席科學家。
“看到這些設備就像看到我的孩子一樣,經過19年的努力終于長大成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我們的技術能夠不斷推廣應用,為我們的藍天保衛戰作一份貢獻。”
今年6月1日,團聚協同技術被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納為團體技術標準,國內首個關于煙氣中顆粒物團聚裝置的標準得以落地。
李湧認為,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一流企業執行的標準,不僅是行業內最高的標準,也意味著其在技術創新和質量控制上具有絕對優勢,擁有巨大的“標準紅利”。
此前,團聚協同技術是獨家發明,市面上并無相似技術。“由于沒有相關標準參考,就沒有辦法進行規范招投標,工程監理和工程驗收也沒有依據,造成企業不敢選用這種新型先進技術。現在有了技術標準,等于給相關企業吃了‘定心丸’,技術推廣實施方也可實現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應,團聚協同技術迎來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未來可期!”李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