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科技 > 正文

出售榮耀傳聞愈演愈烈 華為如何在雙品牌戰略中取舍

來源:中國經濟網 時間:2020-10-22 14:16:24

關于華為榮耀的傳聞一直沒停過,在芯片斷供的重壓之下,出售榮耀的傳聞愈演愈烈,華為可能在危急時刻選擇棄車保帥。

10月15日,據消息稱,華為正與神州數碼(000034.SZ),以及其他潛在買家TCL電子(01070.HK)、小米集團(01810.HK)進行談判,商討出售其子公司榮耀事宜,交易總價在150億―250億元之間。

傳聞最早可追溯到10月7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布研報,對華為對美國禁令的潛在對策作全面性情境分析,認為華為有可能出售榮耀手機業務。隨即,市場又傳出榮耀將被TCL電子收購的消息。

10月9日,時代周報記者就市場傳聞向華為相關人士求證,該人士表示:“不實消息,源頭來自一個分析師報告,全文都是假設和猜想。”

隨后,該傳聞并未平息,反而更盛,多方的回應讓此事變得更加曖昧。

10月15日, 時代周報記者再次就出售事項向華為求證,相關人士表示,不方便具體回應。此后數日,記者分別聯系了傳聞中的接盤方神州數碼、小米集團、TCL電子。

小米相關人士稱,目前未聽說有收購的消息,神州數碼與TCL電子則未回應此事。

市場傳聞愈演愈烈,讓榮耀的命運平添了更多不確定性。傳聞背后,是否存在符合客觀情況的決策邏輯?華為將如何在雙品牌戰略中取舍?

出售傳聞

根據傳聞,華為公司正與神州數碼和其他競購方談判,以出售其榮耀智能手機部門的一部分。

出售的資產可能包括榮耀的品牌、其研發力量以及相關供應鏈管理等業務,最終交易規模在150億―250億元。

其他潛在買家還包括TCL電子和小米集團,目前在神州數碼、TCL電子、小米集團之中,神州數碼因是榮耀手機主要分銷商,外界認為其成為買家的可能性最大。

更有市場人士猜測,由于神州數碼和聯想集團(00992.HK)的緊密關系,聯想是否會借此在手機行業翻盤也讓人“聯想”。

10月18日,聯想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求證此事需要與具體業務部門進行溝通,截至發稿未獲答復。

郭明錤在研報中指出,若華為出售榮耀智能手機業務,對榮耀品牌、供應商和中國電子業是多贏局面。如果榮耀從華為獨立出來,在采購零組件上將不受美國的華為禁令限制,這將有助于榮耀手機業務與供應商發展。

不過,這一觀點并未獲得一些專家的認可。

“這可能性不大,除非賣給外資企業,但目前并未傳有外資企業接盤。從接收者來說,收購榮耀有很多不確定性,并不一定能繞開管制,存在很多變數。”10月17日,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付亮分析,華為目前并不缺錢,出售榮耀不是單純的資金考慮。不過目前禁令嚴苛,如果芯片廠商無法獲得供貨許可,短期內華為終端業務必然大幅萎縮,較難支撐雙品牌運作。

榮耀取舍

時間回撥到2013年,互聯網思維正一片火熱,小米成為眾多手機廠商模仿的對象。

華為也在這一年推出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實行“華為+榮耀”的雙品牌運作。

榮耀對標小米,主打互聯網模式和年輕人市場,而華為主品牌則可放手向上攻占高端市場,如P系列和Mate系列。

2015年2月,在華為工作了15年的趙明,從運營商事業部調往榮耀出任總裁。

當年,榮耀也迎來高增長,銷售收入達到約60億美元。

2016年,隨著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不論小米、榮耀抑或其他品牌,紛紛將觸角伸向線下。同年,OPPO和vivo等深耕低線城市和縣鄉市場的線下渠道異軍突起,華為也推出nova系列對標。

由于nova和榮耀都面向年輕人群,并且共享華為供應鏈,因此兩者在產品定義、用戶人群等方面存在著“左右手互搏”、中低端產品線打架的聲音。同時,隨著榮耀線下渠道的拓展,這一現象更加凸顯。

“不一定存在左右手互搏的問題,但不可否認雙品牌戰略分散了華為的精力。”10月18日,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出售應該是華為基于底層商業邏輯變遷做的一次正常的業務調整。

榮耀正逐漸將更多資源投入IoT產品。付亮表示,多樣化終端加上智能生態,華為、榮耀可發力的領域很多。

趙振營則表示,整合資源,構建產品矩陣,是物聯網時代的商業邏輯。

此前,根據趙明透露,目前IoT部門是榮耀內部所有組織當中人員增長率最高的。同時,榮耀對于IoT產品的渠道,未來會與手機渠道隔離開,“以后不會出現打下來的江山被別人摘桃子”。

“IoT產品策略是華為整體的策略方向,也是榮耀未來布局5G萬物互聯智能終端的產品策略方向。”10月19日,群智咨詢副總經理兼首席分析師陳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榮耀的IoT產品策略和禁令沒有直接關系。

“燙手的金子”

榮耀被業界看做“燙手的金子”。

今年4月,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榮耀正式以獨立公司的形式運營。

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的商標信息、專利信息、軟件著作權信息以及作品著作權均為0。

榮耀與華為之間依然關系緊密,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擔任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100%持股。

榮耀在芯片、算法、操作系統,再到通信、材料,以及終端應用等方面也能共享華為技術。

群智咨詢(Sigmaintell)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榮耀整體出貨量約為2100萬部,總體國內行業排名第三,僅次于vivo。

市場格局的轉變,在華為芯片斷供和出售榮耀傳聞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中,悄然醞釀。

這場生存之戰中,華為對榮耀進行“斷舍離”,也在很多業界人士預料之中。

“不知道高通等芯片企業能否獲得美方的許可,或者何時才能獲得許可。如果短期內沒有進展,‘華為+榮耀’的‘雙品牌+海量型號’策略必然大調整,雙品牌中,優先扶持華為品牌的可能性很大。”付亮分析道。

10月19日,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通過出售榮耀傳聞,不僅能看出華為作出的“壯士斷腕”的決策邏輯,背后價值千億元的產業鏈需求,也需要考慮。

對于接盤方來說,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終端市場處在一個飽和競爭狀態。

20年間,很多手機品牌收購案例啟示從業者:收購易,運營難,一個品牌的命運能否被收購逆轉,非??简炦\營能力。

聯想在2014年曾花費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

然而,聯想的雙品牌戰略,未能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其手機業務逐漸淡出大眾視線。

2016年,被安卓和蘋果聯合夾擊的黑莓,在經歷多年失敗后,決定停止生產手機,將品牌對外授權,TCL通訊獲得其中的最大授權,計劃通過黑莓手機打開海外市場,但效果同樣未見理想。

“150億―250億元買榮耀的一部分優質資產,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有價差,可以形成套利。”10月19日,一位投資界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表示。

事實上,本次收購傳聞中的三家潛在買家均是上市公司。這也意味著,無論三家誰來接盤,榮耀都可能會曲線上市。(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