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科技 > 正文

科學家提出新方法 30年前理論預測的西格瑪孔首獲證實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1-11-15 10:53:01

科學家之前認為,觀察亞原子結構超出了目前直接成像方法的分辨率能力,幾乎不太可能實現。然而,捷克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方法,首次觀察到鹵素原子周圍不均勻電子電荷分布,從而證實了一種理論上已預測但從未直接觀察到的現象。與對黑洞的首次觀測相比,這一突破有助于理解單個原子或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化學反應,開辟了一條改進各種材料及其結構特的新途徑。該成果發表在12日的《科學》雜志上。

捷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捷克科學院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研究所、奧拉克大學奧洛穆茨分校捷克先進技術與研究所以及俄斯特拉發技術大學IT4創新超算中心的科學家們此次通力合作,顯著提高了單原子成像掃描顯微鏡的分辨率,超越原子水進入亞原子層面。他們首次直接觀測到鹵族元素的單個原子上的不對稱電子密度分布(即所謂的西格瑪孔),從而證實了30年前理論預測的西格瑪孔的存在。

理論預測與實驗結果的比較。

圖片來源:捷克科學院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研究所

“確認西格瑪孔的存在與觀察黑洞沒什么不同,盡管廣義相對論在1915年預測了黑洞,但直到兩年前才被發現。理論和實驗研究專家帕威爾·杰里涅克解釋說,從這個意義上說,西格瑪孔的成像代表了原子水上一個類似發現黑洞的里程碑。

西格瑪孔現象的存在已經通過具有鹵素鍵的X射線晶體結構間接證明,其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現實,即一個鹵素原子與本該相互排斥的氮或氧原子化學鍵合,竟然靠得很從而相互吸引。這一觀察結果與這些原子攜帶同質負電荷并通過靜電力相互排斥的理論明顯矛盾。

這促使研究人員使用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檢查鹵素的亞原子結構。他們首先開發了一種描述開爾文探針原子分辨率機制的理論,從而優化了成像西格瑪孔的實驗條件。隨后將實驗測量和先進的量子化學方法相結合,取得了顯著突破——首次對非均勻電子密度電荷分布(西格瑪孔)進行實驗可視化,并最終確認了鹵素鍵的概念。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通過用單個氙原子將尖端探針功能化,提高了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的靈敏度,這使其能夠觀察溴化四苯甲烷分子內溴原子的不均勻電荷分布,并證實了理論預測。這也意味著突破了顯微鏡下亞原子水的分辨率限制。

研究示意圖。

圖片來源:捷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人員稱,精確了解原子上的電子電荷分布,對于理解單個原子和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化學反應)非常必要。新的亞原子分辨率成像方法為改進物理、生物和化學系統的多種材料能打開了大門。

總編輯圈點:

亞原子,泛指比原子更小的粒子,比如電子、質子、中子等??蒲腥藛T此前認為,觀察亞原子結構難度太高,超出直接成像的技術能力。經過物理、化學、生物和計算機專家的跨學科合作,將單原子成像掃描顯微鏡的分辨能力提升到了亞原子級別,讓他們直接觀測到了西格瑪孔的存在。在此之前,西格瑪孔只是理論預測,有間接觀測佐證,但無直接觀測證明。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新的成像方法為改善和人日常生活有關的材料能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