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齊鳴”,伴隨著11臺造雪設備一起轟隆開動,冬奧場館“雪飛天”即首鋼滑雪大跳臺造雪工作近日啟動。這標志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單板和自由式滑雪賽事保障活動拉開帷幕,這座北京市內唯一一座雪上競賽場館將向世界呈現“夢幻水晶”的亮麗風景。
不同于其他雪上場館,由于北京城區天氣具有白天溫度高、降溫晚、寒潮短等特點,只有夜間至凌晨才符合首鋼滑雪大跳臺造雪的條件。那么,相關造雪專業團隊是如何克服技術難點,保證成功造雪呢?
“根據天氣情況,造雪工作已于一個月前啟動,約至1月20日結束。主要工作包括賽道本體造雪、儲雪區存雪、塑形以及配合二次塑形團隊補雪四個階段。”1月17日,首鋼滑雪大跳臺場館運行團隊場館和基礎設施經理劉玉川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據了解,11臺造雪設備分別是7臺造雪槍和4臺造雪炮,以滿足大跳臺出發區、助滑坡、起跳區和著陸坡對于雪量和雪質的不同要求。“顧名思義,雪槍如槍,雪炮如炮,兩種設備在造雪工作中各有特點,雪炮具有出雪量大、揚程遠的特點,比較而言,雪槍具有出雪更細,雪質更好的優勢。為應對北京城區的天氣特點,我們特地在原有的7臺雪槍基礎上,后增加4臺雪炮,保證造雪質量,提高造雪效率。”首鋼滑雪大跳臺場館運行團隊山地運行經理韓冬說。
值得一提的是,造雪槍有9個控制擋位,具備分擋調節功能,不但可以根據不同擋位調節造出較干的粉雪和不同含水量的濕雪,還可通過調節出水量、出氣量等方式做到對出雪質量的把控。“我們采用符合最高環保標準、更高效節水的智能化造雪系統,能根據天氣條件按9個等級調節用水比例,造雪每立方米可節水約20%。”場館團隊造雪負責人劉麒說。
“造雪工作是在大跳臺結束區與起跳區同步開始,并逐步向出發區推進。其中出發區雪厚將達0.5米,跳臺賽道和結束區為0.5米至4米。”首鋼滑雪大跳臺場館運行團隊后勤副主任金洪利說。
據介紹,整個造雪團隊由14名中外人員組成,其中8名造雪專員。造雪專員需要時時監測氣候及風向條件及時啟動,待設備啟動后,還需每隔一小時實地查看一次造雪情況,以便最大效率最高質量實現造雪。
據統計,整個造雪期,首鋼滑雪大跳臺賽道造雪面積約為4190平方米,儲雪區面積1000平方米,造雪總量為11500立方米,其中助滑道720立方米,起跳區、著陸坡、落地區7200立方米,儲雪3600立方米。
“為了更好地達到塑形要求,首鋼滑雪大跳臺啟用同類型號中最先進的一款絞盤型壓雪車。”劉麒表示,“壓雪車把雪推到滑雪大跳臺上后,寬大的履帶在反復的推雪過程中,不斷的翻犁雪面,將雪面中的空氣排出,將雪牢牢實實地壓緊,以此重復工作,直至大跳臺上不同區域的雪平均厚度在0.5米到4米左右。”
在塑形過程中,已有多年搭建起跳臺經驗的二次塑形專家西蒙·馬雷克·亞當斯在起跳區不斷進行測量和調整。他說:“大跳臺下面是鋼架結構,首先要在上面造雪,雪造出來以后,我們要把它推成有助運動員滑行的樣子。正如你想吃一道宮保雞丁,我把雞肉、花生、胡蘿卜單獨擺放,這不成為菜。造出的雪也是一樣。賽道上鋪了雪,運動員也能夠滑下來,但是不方便他們做姿勢。我們的工作就是把配菜炒熟,用雪搭臺子再精細化塑形,不斷進行調整完善。”
據現場測量,起跳臺的搭建高度近4米,起跳臺和著陸坡的坡度近40度,結束區的長度近30米。“這兩個坡度的設計,一個是助力起跳,另一個是與運動員下降角度吻合,最大程度保護運動員,降低因為失誤造成摔傷的幾率。”場館運行秘書長趙煒介紹道,“這兩個角度的設計是二次塑形工作里最為關鍵的環節。塑形師們嚴格按照國際雪聯專家和競賽規則的要求精準測量和修建賽道。二次塑形和造雪工作將一直持續至賽前,將于2月初正式交付賽道。”
“在北京冬奧組委、石景山區委區政府以及首鋼業主三方的支持協助下,場館運行團隊各項工作都在加速推進,我們將以最完美的狀態迎接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到來。讓‘雪飛天’帶給觀眾最溫暖與專業的體驗。”首鋼滑雪大跳臺場館主任宋世媛告訴記者。
(記者 華 凌 通 訊 員 程默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