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系臺式小火鍋NO.1,連鎖火鍋Top2,股權穩定、管理層餐飲經驗豐富。2019年收入61億/+27%,剔除會計調整凈利潤4億/-17%,模型調整、成本提升導致。旗下2大主力品牌,中端小火鍋呷哺呷哺+中高端大火鍋湊湊,2020H1收入占比62%/30%,門店各1010/107家;in xiabuxiabu、外賣、奶茶、調味品等補充盈利場景。公司產品、管理、品牌及資本優勢突出,多品牌運營下,打造全產業鏈餐飲平臺。
未來成長
呷哺煥新+湊湊發力,以及產業鏈延伸豐富盈利場景
公司未來一看呷哺呷哺升級煥新,light-pot模型定位“小火鍋+茶歇”,重視95后年輕群體,新店測試效果良好,預計2021-2023年每年新開100家,關店20-30家,2030年門店空間有望達1800+家;二看湊湊發力,“大火鍋+茶憩”,定位中高端、偏女性向,湊湊即將進入快速擴張期;三看in xiabuxiabu(品牌補充)、茶飲(為火鍋引流+增收增利)、外賣、調味品等業務拓展,豐富盈利場景。
風險提示
疫情;食品安全;門店改造、擴張不及預期;人員流失等。
投資建議
呷哺煥新、湊湊發力,將迎中期拐點,“買入”評級
預計20-22年EPS0.02/0.50/0.67元(CNY),對應PE1017/31/23x。短期跟蹤疫后復蘇趨勢,呷哺呷哺品牌升級煥新改善存量業務彈性;湊湊擴張發力打造第二成長曲線,餐飲業務整體迎經營拐點;產業鏈延伸有望進一步提升盈利空間。估算合理價格在26.5-27.0港元,較最新收盤價尚有44%-46%的空間,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股價變化的催化因素
第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去年5月開始呷哺呷哺餐廳利潤率快速增長及湊湊餐廳同店恢復良好;
第二,呷哺呷哺餐廳2.0及light-pot模型改善了關鍵經營指標;
第三,湊湊門店已達上百家,即將進入快速擴張及收獲期;
第四,奶茶、調味品等產業鏈布局良好,有望進一步形成品牌合力。
估值與投資建議
呷哺呷哺估值復盤:基本面變化影響估值,經營&股價迎拐點
投資建議:合理價格區間為26.5-27.0港元,首次覆蓋“買入”評級
具體來看,呷哺呷哺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創業期(1998-2009年):1998年,呷哺呷哺的創始人賀光啟先生將吧臺式小火鍋引入北京,定位是高性價比的快餐式火鍋。但這種新穎形式并沒能被消費者快速接受,直到2003年非典爆發,人們開始發現“一人一鍋“的干凈衛生特性,呷哺呷哺才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并展開了輻射式急速擴張戰略,迅速在北京、天津地區布局。
2.加速擴張期(2010-2015年):2010年,呷哺呷哺進軍上海市場,逐步開始向多個城市的擴張之路,截至2015年末共在全國八個省份的39個城市設立了552家直營餐廳。2014年呷哺呷哺赴港上市,成為“連鎖火鍋第一股”,獲得了10.7億港元融資。此外,公司還在2015年推出了火鍋外賣業務“呷哺小鮮”,除了提供火鍋食材外賣還提供即食餐飲外賣,拓寬了火鍋的消費場景。
3.持續擴張與轉型升級期(2016年至今):為順應消費升級的趨勢,呷哺呷哺也開始了品牌升級之路,于2016年推出了面向中高端消費群體的“火鍋+茶憩”品牌“湊湊”,從小火鍋拓展至大火鍋;并逐步推進呷哺呷哺餐廳由1.0向2.0的店面升級,試圖由“快餐火鍋”定位轉向“輕正餐”。2017年公司繼續拓展外賣業務,推出“呷煮呷燙”冒菜外賣品牌,并涉足家用調味品產品線,搶登超市電商,拓展了業務范圍。2019年公司繼續進行面向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品牌升級,推出中高端小火鍋品牌“in xiabuxiabu”和“LIGHT-POT”火鍋+茶歇的新店模型,提升公司整體形象并打通價格上升空間。
核心業務:火鍋餐廳為主,外賣與調味料補充,打造全產業鏈平臺
呷哺呷哺的業務主要有餐飲(含外賣)和家用調味料。餐飲業務是集團的核心業務,2019年收入貢獻約97%,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支撐,2016年-2019年復合增速為29%。其中呷哺呷哺餐廳2019年收入為46.7億元,占總收入的78%,2016-2019年的收入復合增速為19%;湊湊餐廳2019年收入為12.0億元/+116%,占總收入的20%,收入貢獻逐年遞增。此外,外送業務呈擴張趨勢,2019年對主營收入貢獻達到5%;茶飲主要由湊湊搭載,2017年約占湊湊單店收入的20%左右。此外還有調味品收入,占比較小,2019年占總收入的1.5%,2017-2019年復合增速為62.4%。
分區域來看,公司收入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區,共計占比78%。近年來北京地區收入占比的逐年下降,一是由于公司滾軸式擴張策略,加速了京外業務的擴張;二是公司在加速拓展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市場。公司對北京地區營收的依賴性降低,有利于維持經營的穩定性。但由于秋冬北京、河北及東北地區疫情反復,所以前期來看公司北方業務占比高導致經營有所承壓。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19年凈利潤為2.9億元,同比下降37.7%,主要系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變更導致(租金及所得稅),若剔除影響則為3.96億元,同比下降16.6%(剔除準則影響,稅前利潤下降1.5%),主要受新增開店影響。2017年-2019年公司凈利潤增速有所放緩(+14%/+10%/-17%),主因全國擴張、模型調整、新開門店等。2015-2018年凈利率基本在10%-13%,2019年剔除會計準則調整影響后為6-7%,有所承壓。其中呷哺呷哺餐廳層面經營利潤率在2018年為20%(估算2019年約17-18%,下滑預計主要因為人工、食材等影響),近幾年基本在17%-24%范圍內波動;湊湊餐廳層面的經營利潤率2019H1為14.1%/+2.4pct。2020年受疫情影響,業績筑底。呷哺呷哺于3月4日晚發布盈利預警公告,預計2020年收入同比下滑9.5%,實現凈利潤1000-2000萬,相比2019年凈利潤2.9億同比下滑約93%-97%。業績承壓主要系因為疫情影響,20年1月底疫情爆發,以及6月中旬和12月疫情的反復,對公司業務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公司有超40%的門店分布在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湖北省、北京市和東北地區。但隨著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的好轉,可以看到公司旗下餐廳展現出良好的恢復能力,并且積極調整業務策略,控制租金及各項經營成本,持續推進門店網絡擴張。目前疫情已經趨穩,再加上疫苗的注射穩步推進,我們認為后續公司業務將持續良好復蘇。
呷哺呷哺在20年5月餐廳層面盈利大幅轉正,開店方面,20年上半年呷哺呷哺新開31間餐廳。湊湊餐廳20年幾乎同時,湊湊餐廳盈利開始轉正,總體來看,火鍋龍頭在疫情穩定后恢復較快,且均維持著較快的展店速度,有望加速提高市占率。
疫情催化商業模式升級,外賣+食材配送強化
疫情催化外賣業務發展,火鍋龍頭紛紛加大布局,2020年疫情對餐飲業堂食業務產生較大沖擊,外賣作為餐飲業的線上渠道,拉動了餐飲業的消費復蘇。呷哺呷哺在疫情期間推廣一人一鍋,分餐制度,通過社區網絡建立微商,帶動生鮮業務,降低食材損耗,并推動無接觸外賣送餐服務,20H1實現外賣業務收入1.57億/+18.5%。并且,外賣業務自身高坪效屬性,加上疫情期間消費者點外賣習慣養成,也有助于疫情后該項業務的持續發展。
公司核心競爭力分析:產品、管理、品牌&資本
產品優勢:新鮮食材、完善供應鏈、菜品創新
呷哺呷哺主打產品,定位“好吃不貴”,所以其對食材、供應鏈和菜品創新能力要求很高。對餐飲企業而言,雖然初始門檻低、競爭激烈,但當門店達到一定數量之后,上述幾點將會非常重要。自采+外采保證食材供應,收購錫盟肉類公司布局產業鏈上游。呷哺呷哺通過統一的平臺,進行全球化的采購。截至2019年,公司合作供應商有591個。
搭建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強化供應鏈,保證食材配送效率。且有助于降低采購、物流等成本。
整體來看,公司有著完善的采購、供應鏈體系。呷哺呷哺在保證了食材質量的同時,原材料成本占比也明顯優于行業平均。菜品創新方面,公司會結合市場需求,不定期推出新菜品。新菜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套餐組合的變化,呷哺呷哺餐廳主打套餐,公司可以根據消費者喜好,調整套餐搭配,提供不同選擇;二是菜品、鍋底等的創新,比如推出新口味鍋底、新的肉類等等。也會通過選擇營銷,不斷打造爆款菜品,加強對顧客的吸引力。
管理優勢:總部-大區-餐廳三級管理構架,完善門店考核激勵機制
2019年,趙怡擔任呷哺呷哺CEO一職后,對公司的管理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
1)重新梳理人才制度,對區域經理、餐廳經理、營運總監、市場總監等職位做了全面盤點,根據人才的能力差異梳理出不分區域、全國門店通用的人才庫,在做新區域市場時挖掘業績好、能力強的種子選手來開拓市場。2)加強門店激勵,打造賽馬制的競爭性獎勵機制。推出超額利潤分享機制,即本期門店利潤超出上期的部分可以獎勵給店長.此外,對門店一線人員的考核激勵也進行了完善。
3)完善門店開發系統及考核要求。2019年趙怡帶領呷哺大數據團隊建立起了一套門店開發系統。系統就可以清晰判斷出,該區域的商業地產空間、市場容量、租金范圍客群屬性,還可以試算出大致的銷量等。公司管理架構的調整完善,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管理運營能力,有助于提升開店速度(尤其是原本的南方弱勢地區)、改善開店質量、提高門店盈利能力。
呷哺呷哺品牌作為經營了20多年的老火鍋品牌,因直營管理及供應鏈優秀,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在2019年中國火鍋十大品牌榜中位列第二,品牌影響力突出。在艾瑞咨詢的調研中,2020年北上廣深大學生最喜愛的火鍋品牌,呷哺呷哺也位列第二,其中有43.4%的人認可呷哺呷哺的品牌個性,僅次于對其環境的認可。
品牌升級聚焦新消費主力,加強營銷推廣。呷哺呷哺在進行品牌升級。2020年公司對品牌進行了新的塑造,包括全新的品牌標識、口號、廣告、營銷舉措等等,聚焦新的消費主力,迎合最新消費需求。營銷方面也更加靈活,除了傳統的廣告渠道,也更注重新媒體傳播。目前呷哺呷哺在各類社交平臺和內容平臺產生大量的內容,利用統一的主播形象在店內場景中拍攝短視頻故事,有效且持續的引起網友交互共鳴。用更靈活的營銷手段配合新模型,進一步塑造品牌。
成長看點:呷哺煥新+湊湊發力,豐富盈利場景
呷哺呷哺:品牌升級強化定位,“火鍋+茶歇”雙引擎驅動
模型升級:三代模型更迭,變(定位、場景等)與不變(小火鍋形式)
呷哺呷哺1.0模型(1998-2017年):吧臺式小火鍋,定位中低端快餐,競爭日趨激烈。
呷哺呷哺2.0模型(2017-2020年):定位中端輕正餐,引入奶茶豐富盈利場景。因為品牌老化及南方市場拓展受挫.
呷哺呷哺3.0模型(2020年至今):Light-pot更重視年輕主力消費群體、偏女性,啟動“火鍋+茶歇”雙引擎。light-pot模型在保持“一人一鍋”的特色基礎上,對logo、裝修、菜單、經營模式等方面進行改變。新模型采用ins風格,區別于2.0模型的新中式古典風格,意在定位95后新消費主力,進一步強化了品牌定位。菜單方面,減少了SKU,而是在菜單主打頁面給出了不同組合的套餐推薦,有利于供應鏈管理,并且細化模型,根據城市消費水平設置套餐價格,劃分一二線重要商圈、標準大眾市場、三四線城市門店共3種模型。
升級原因:改善品牌老化,定位新消費群體
Light-pot定位95后年輕群體,打造全時段、多場景消費模式。呷哺呷哺的客群定位經歷了從中低端→中端80后消費者→中端95后年輕群體的變化,也符合行業發展的趨勢,正如我們前文所分析的,新世代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呷哺呷哺light-pot就通過對裝修、場景等的調整,把握95后消費主力。同時,light-pot進一步豐富消費場景,在門口特劃區域提供奶茶座位,顧客可以在奶茶座位區域享用下午茶(2.0模型雖有奶茶,但無專門茶座);在店內增加了呷酒小館、小食、KTV等,進一步提高對年輕人的吸引力。經營模式的變革主要是為了提高客單價、拉長有效營業時間以及強化品牌塑造。
升級效果:2.0效果顯現,3.0開局良好
2011-2013年:呷哺呷哺1.0模型表現優異,北京門店的翻座率維持在4.8-5.0左右,2013年北京餐廳的經營利潤率為23%。
2014-2016年:下滑震蕩。2014、2015年呷哺呷哺北京餐廳翻臺率明顯下滑,從2013年的4.8→4.3→3.9,上海、天津也有下滑,但因基數比北京低,所以下滑幅度好于北京。2016-2017年基本保持平穩。
2017-2018年:轉型陣痛期。呷哺呷哺2.0的客單價約為50-80元(1.0模型為40-50元),門店改造升級后,2018年呷哺門店整體客單價確有較明顯提升,同比增長10%至53.5元,而2016-2017年客單價每年僅提升1%-2%。但伴隨客單價的提升,短期翻座率有所承壓,2017、18年翻座率分別為3.3次/天、2.8次/天,預計主要是模型調整帶來的低客單價顧客流失,以及門店持續加密對原有門店的分流。
2019年下半年:2.0改造效果顯現。2019H1呷哺呷哺餐廳翻座率為2.4次/天,同比減少了0.4次/天,但從2019年全年來看,翻座率近下滑了0.2次/天至2.6次/天,表明2019年下半年翻座率有明顯改善。預計2.0模型逐步得到市場認可,培育成熟后經營指標回暖。
3.0模型效果:light-pot模型最先在北京大悅城春風里開業,實施效果很好,客流量增加不少。此后迅速推廣至北京其他門店,并相繼推廣至上海、深圳、南京等地。
成長看點:短期關注復蘇期及升級,2030年門店有望達1800+
雖有疫情擾動但整體恢復趨勢良好。結合我們的持續跟蹤及新聞報道,呷哺呷哺2020年4月營收已恢復至正常時期的6成左右,8月恢復至8成左右,10-11月單店營收恢復至同期的90-100%;此后因為北方秋冬疫情爆發有所回落,但整體相對可控,12月末恢復至約9成,春節期間約為8-9成??偨Y來看,呷哺呷哺整體恢復趨勢良好,雖有疫情擾動(呷哺呷哺北方門店占比高),但隨著疫情的好轉,預計呷哺呷哺經營將繼續回歸上升通道,而且在20年下半年疫情好轉后,公司也不斷加速開店、以及對模型進行升級改造。新模型對門店裝修要求較為靈活,會結合物業情況謹慎決策,所以預計改造費用也相對可控。
門店空間測算:參考經濟及人口情況,預計2030年門店達1800+
總結來看,我們對呷哺呷哺的觀點如下。
1)截至2020H1,呷哺呷哺餐廳門店數量為1010家,2019年貢獻總收入的78%,也是利潤的主要支撐。因此呷哺呷哺餐廳的經營情況對公司整體的影響較大,我們也必須關注其發展。
2)Light-pot模型的推出,進一步明確了品牌定位,我們認為“一人一鍋”的特色小火鍋模式與95后個性年輕人也更加匹配,有助于其在品牌繁多、競爭激烈的火鍋市場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了網紅打卡地。而且,餐飲品牌周期天然較短,2-3年一迭代,未來呷哺呷哺也不排除根據消費者偏好適時調整模型。
3)Light-pot模型采用“火鍋+茶歇”的雙引擎驅動,再加上夜宵等,有助于延長消費時段、提高客單價,增加坪效。從目前改造門店看,效果良好。
4)Light-pot模型在南方市場接受度良好,有助于其后續在南方市場的擴張。而且模型針對不同城市的消費群體設計了不同的套餐,也有助于門店下沉。
5)呷哺呷哺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管理、財務、供應鏈的優勢非常突出。雖然過往因為品牌老化經營指標承壓,但預計品牌調整升級后,在管理、供應鏈優勢下,成長仍然值得期待!而且公司仍在完善激勵措施。
6)短期來看,結合2020年呷哺呷哺復蘇趨勢,我們認為秋冬疫情趨穩后,其經營層面預計將繼續恢復。而且新模型預計可助力單店盈利能力提升和門店拓展。未來3年維持100家左右的開店速度,2030年門店空間看到1800+家。
湊湊:中高端大火鍋,定位都市白領女性,“火鍋+茶歇”模型能力已初步驗證
與呷哺呷哺的“一人一鍋”吧臺式小火鍋不同,湊湊提供的是臺式大火鍋,主打臺式麻辣鍋,特色是鍋底中可以免費無限續的鴨血和豆腐。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改善,有望構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in xiabuxiabu:中高端小火鍋,差異化定位,補充主品牌
拓展產業鏈,茶飲、調味品等豐富盈利場景.調味品:品牌、門店優勢遷移,豐富盈利場景.調味料市場規模持續擴張,空間廣闊但競爭激烈。疫情及消費需求轉變給調味料行業帶來機遇。調味料定位中高端,成長迅速。呷哺呷哺于2016年底開始進軍中高端調味品市場,銷售火鍋底料、蘸料、調味醬等多重復合調味品,在1000余個批發網店及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全渠道銷售。銷售額從2017年的3404萬元增長至2019年的8965萬元,2020H1調味品銷售額為5710萬元,同比增長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