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國內不少地區遭受了暴雨的襲擊,特別是南方地區,因暴雨導致水位上漲,長江中下游防汛形勢嚴峻。為此,各個地區也準備了相應的防范措施,來應對洪水險情。
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武漢市江夏區采購360噸黃豆應對險情也在這時登上了熱搜,為什么抗洪要用黃豆呢?難道砂石不更好嗎?不過,背后真實原因能夠讓不少人嘆服。
據當地媒體報道,早在今年3月,江夏區就準備了60噸黃豆用于防汛,由于近來長江水位不斷升高,他們又從周邊地區采購了300噸的干黃豆。這360噸黃豆,被分別存放于金口電排站和范湖糧庫內,以便隨時取用。
“黃豆遇水會變大,可以對漏水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江夏區糧油收儲總公司負責人介紹道,7月9日接到通知后,公司就成立工作專班,從本地市場及外地市場搶購黃豆。
事實上,用黃豆來抗洪,就不得不提到“管涌”這一現象。“管涌”是在滲流作用下,土體細顆粒沿骨架顆粒形成的孔隙,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細顆粒被沖刷帶走的現象。涌水口徑小者幾厘米,大者幾米,孔隙周圍多形成隆起的沙環。
管涌出現的時間久了,大量的涌水翻沙會破壞堤防和水閘地基土壤骨架,引起建筑物塌陷,造成決堤、垮壩、倒閘等事故,也會造成潰口。
對于管涌這種險情,可以使用“蓄水反壓”這樣一種方法,就是抬高管涌區的水位,降低堤內外的水位差,從而降低滲透壓力,堵住涌口。
這時黃豆就派上用場了,將其倒入管涌口附近,黃豆吸水漲大,可以抬升水位,降低堤內外壓力差,消除管涌險情。
同時,黃豆泡漲后還能當做優質的有機肥,發揮補救災后農田損失的作用。而且,事先大量采購的黃豆,如果在洪災消退之后,可以將農田迅速改種抗水性更好的黃豆,減少農業上的損失,一舉多得。因此,黃豆也就成為了“抗洪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