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熱點 > 正文

探究社會化養老行業的亂象:湖南社會養老機構困局求解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20-09-18 11:53:30

過去一年多,湖南省多家社會機構主辦的“分紅型”養老公寓落入破敗之局。來自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省公安廳聯手防范打擊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的信息顯示,2018年以來,湖南省依法偵破此類案件45起,涉案資金35億余元,打擊處理犯罪嫌疑人66人。

近年來,湖南社會養老市場快速發展,全省涉及養老領域非公企業超過300家。然而,養老行業投入大、見效慢、周期長,與社會資本期望賺快錢的目的產生碰撞,釀成多起社會風波。近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調查走訪多家社會養老機構和專業人士,探究社會化養老行業的亂象與困局,破解如何深化政策保障、市場化規范改革等,以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快速增長的社會化養老需求。

一、“養老”變“坑老”:老齡化城市養老困局

在長沙市天心區興隆村,剛走出“養老”變“坑老”風波的“愛之心”養老公寓,100多位老人重回昔日安定的生活,食堂飯菜有葷有素,在操場上遛彎的老人不再愁眉緊鎖。“正在請政府出面協調土地租金減免和開園的事情,這樣就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了。”了解情況的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

“愛之心”養老公寓曾是當地的明星養老院,占地約50畝,樓舍窗明幾凈,樓內裝飾頗顯大氣。而最早一批入住的老人,卻不曾想掉入一個陷阱。長沙市有關部門調查的情況表明,“愛之心”主辦者通過兜售可以打折購買床位的會員卡,向老人募集50萬元、30萬元、11萬元等多個等級的錢款,并承諾可享受床位折扣,還可按年息12%付息。一年合同到期后,可取回本息,或將利息兌換成住宿費。

然而高額投資回報、低于市場的服務費用,根本無法維系養老公寓的運營。在長沙,這并非個例。

2019年11月5日,長沙市民政局召開專題會議,稱近期發現多起“養老”變身“坑老”案件,嚴重損害老人合法權益。

從事養老行業逾10年的鄧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長沙養老行業經營模式“爆雷”折射了近年來城市養老需求迅速膨脹和社會化養老機構資源匱乏之間矛盾的普遍現象。

依據《2017年度長沙市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7年年底,長沙市常住人口791萬人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95萬多人,占常住人口總數12.09%,80歲以上高齡老人18萬多人。2018年,長沙市常住人口已達到815萬人。

按照國家政策設計的“9073”(90%居家、7%社區、3%機構)的養老服務格局計算,長沙市近百萬有養老服務需求的老人,需要有3萬個以上的養老機構床位供給。

鄧先生分析說,長沙現有的養老體系中,包括有福利院、社區養老和專業機構。前者是國家福利性質,針對的是五保戶孤寡老人群體,其服務水平和設施條件以及容納能力有限。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是社會資源關注較多的領域。而機構養老投入資金大,建設規模和條件較好,比較有競爭力。

2019年11月,長沙市民政局官網公布的信息表明,全市9個縣市區已辦理養老許可或者備案的民辦養老機構為63家,設置床位近萬個。這離長沙城市養老的市場需求尚有較大缺口。

因為兒子不在身邊,段大爺退休后就開始考慮他和老伴的養老問題,保姆不好請,他最終決定住養老院頤養天年。

和段大爺一樣,多位老人考察了市場上不少養老公寓,之所以選擇入住“愛之心”、順祥這樣的公寓,是看重了它們建在城郊,環境好空氣好,硬件條件不錯,收費亦“合理”。

而這一類養老機構,基本不在民政局公布的“白名單”之中,依靠強大營銷能力,吸引人注意。據老人們反映,銷售人員稱這種“投資養老”模式“是符合國家政策的”。而參加投資后,成為會員、享受床位費折扣入住。

銷售人員提及的國家政策支持——國家“允許對于養老機構為彌補設施建設資金不足,可以通過銷售預付費性質的會員卡等形式銷售”。對此,記者查詢2019年國辦文件《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后發現,養老機構營銷人員是斷章取義。該文件第17項原文是:對養老機構為彌補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通過銷售預付費性質的會員卡等形式銷售的,按照包容審慎原則,明確限制性條件,采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安全。

顯然,營銷人員對老人們只說了前一半,后面的關鍵詞被隱去。

二、“這行業賺錢真難”

巨額集資,收費不菲,但多數社會機構主辦的“分紅型”養老卻紛紛落幕,暴露出其運營管理的混亂。

段大爺介紹,他當時投資11萬元,老板給他的房費直接打了75折,就是一個床位每月660元,還享受到減免服務費的優惠。“這么算下來,別人住進來要三四千元,我們兩口子一間房,就只有2600-2700多元一個月”。

高額投資回報、低于市場的服務費用,根本無法維系養老公寓的運營。資金鏈斷裂后,“愛之心”公寓陷入困局:住進公寓的200多名老人,差點“斷糧”。

長沙市天心區的情況通報會上,區政法委負責人稱,“愛之心”公寓里面入住221名老人,月收入總計約40萬元,但月支出約60萬元。

長沙市有關部門調查表明,“愛之心”從2010年7月22日成立以來,其資金流向主要分為4個方面:員工工資及提成1.01億元,賬面可查支付金額2.39億元,建公寓樓工程款9230萬元,所有投資及房產約5800萬元。“專業營銷”隊伍占去了大部分開支。該公寓在長沙、株洲、湘潭多個地方開設“市場部”。公寓床位被“服務外包”給20多個來自廣西桂林的“專業營銷”隊伍分銷。市場部根據“發展”的老人存錢等級提成18%-25%。“愛之心”雇傭了70多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4000多元。

業內人士鄧先生稱,“這些年養老行業熱,市民需求高,社會資本關注也多,但實際這行業賺錢真難。”他調研過多家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和福利院等,即便在國家給予土地劃撥、稅收減免和床位補貼情況下,盈利依然是難題。

位于長沙縣境內的青松養老公寓是長沙市民政局“白名單”中最大的養老機構,榮獲中組部“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床位數達到1500個。

該公寓負責人楊松青告訴記者,公寓是經長沙縣民政局批準成立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全國首個小康養老示范性公寓。養老公寓創辦至今11年,一期4棟大樓,建設面積近4萬平方米,設有老人住宿區、醫院、食堂、護理培訓中心、國學館、健身活動場地等。“總資產將近4億元,但負債也高”。

他透露,目前居住在公寓的老人有700多人,行政和護工總計200多人。部分失能老人一年費用大概每人5萬元左右,完全失能者6萬元一年。護工等人員月均收入3000多元。目前他們經報批已經啟動二期工程,計劃擴張到總容納能力達2000人。

“我們現在負債率高達80%,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1000多萬元。”楊松青說,好的養老公寓必須做到醫養結合,他們經政府批準專門設立了一家一級綜合醫院,主要針對一般的老年性疾病診治。“醫院養了30多人,這在前期都是純投入的,也為二期做準備。”楊松青表示,由于地處全國百強縣的長沙縣,地方財力富足,也給予公寓一些優惠的政策,公寓的供電是雙回路保障,水和燃氣是從幾公里外單獨接線過來。

作為湖南省內首屈一指的養老示范單位,他仍然覺得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每年公寓必須保證三成左右的結余,應對巨額利息支出。要回收成本,在保障能住滿的條件下估算要8-10年時間。“我們計劃明年入住達到1200人,后年1500人。這樣每年可以留成2000萬元,化解債務”。

湖南社區養老“夕樂苑”是行業翹楚,其創新打造了“一碗熱飯距離”養老模式。負責人何國才稱,近5年來,長沙醫養結合的中型養老機構和把居家、照料生活這類功能綜合起來的社區小型網點發展比較迅速。國家給予人才培訓、智能化設備、信息化工具等支持,按照床位數、入住流量提供資金補貼,各個市區財政也有一定支持。因為離家近,每個社區的點有七八十個床位。近年來,“夕樂苑”模式在長沙株洲等地遍地開花,開設了70多家,床位總計2700多個。目前他們在湖南省郴州市承攬了一個政府機構養老項目,大約500個床位,預計今年可以投入使用。

“夕樂苑”股東里有湖南湘雅集團和國資背景的省內基金,多年努力下來,依然是投入大見效慢。“單個網點有盈利,整體還是難。”何國才說,他正在考慮與社區合作模式,改租賃關系為政府購買社區養老的服務。

相比之下,在“白名單”之外的,類似“愛之心”等社會機構,多沒能享受到政策補貼,其經營模式面臨更大問題。

三、政策待松綁 試水“長期照顧險種”置入“五險一金”范疇

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愛之心”公寓“斷臂求生”:只保留30多名工作人員,原來交了集資款的老人收費標準比照長沙青松公寓的打9折計算。

業內人士稱,今后5-10年內國內養老行業會迎來井噴式發展需求,但目前而言,養老人群的收入結構也是制約因素。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人,大部分能得到子女照顧。50年代的人開始接受機構養老,但退休收入五六千元,每月拿出4000多元來養老,有一定難處。他們的子女多是70、80后,住房貸款、兒女教育、父母醫療費都是不小的現實壓力。

鄧先生說,國家通過“放管服”等一系列政策,對養老機構從許可變成備案,放寬渠道,激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市場,但還需要進一步松綁。

長沙的鄒女士深有感觸。前兩年,她和朋友計劃要打造湖南最大的養老公寓,他們的信心來自“不差錢”。“一期準備投入兩億元資金,不需要銀行貸款,選址在長沙北城區靠中心地帶,有交通優勢”。

他們設計了“旅游+養老”的新潮模式,與張家界鳳凰等景區溝通,并專程去日本學習養老公寓運營,擬選聘日本團隊來操盤。“但請了市場調查公司進行調研后發現投資開銷巨大,由于國家養老事業傾向于非盈利,要做成民辦非企單位進入政府管理序列,雖然享受了各種優惠政策,但資產性質實質上不屬于投資者了。而且以養老院的高端定位,兩億元維系一年會捉襟見肘。”最終這一投資項目變更為興建星級酒店。

楊松青提出,民辦非企養老機構適用的《民辦非企業登記條例》于1998年施行,至今已不適應當前的現實環境。以青松公寓為例,良好的服務吸引了眾多有意入住的老人,但投資建成的幾個億資產,無法到金融機構抵押貸款緩解流動資金壓力。舉債成本高昂,限制了其發展。對社會資本的流入也存在政策門檻。“有社會資本要來投入,我告訴他,這只能算捐贈,因為今后資產都是國家的。”

何國才說,“夕樂苑”和青松公寓同屬第一批獲批的“民辦非企”養老機構,之后他們退出了這個行業,都是因為無法吸納社會資金。“靠著政府支持可以維系,但很難做大。畢竟僧多粥少”。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院長黃巖松則表示,國家高度重視社會化養老,考慮到養老產業的特殊性和經營成本問題,在放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等方面給予多項政策支持,例如抵押貸款、發行債券等。對于退休老人無力承擔較高的機構養老費用問題,國內一些省份已經考慮將養老這樣的“長期照顧險種”置入“五險一金”范疇。湖南省在研究相關措施,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

楊松青和何國才都認為推行這一險種是當務之急,可以推動養老事業穩定發展,起到“良幣驅逐劣幣”的作用。“如果養老能像刷卡式支付服務,政府會像核定醫保單位一樣甄別有無資質的養老單位,如此,服務優質、信譽良好者,就會勝出”。

采訪中,有養老機構負責人提議,應該落實2019年國辦第5號文件關于審慎包容“會員制”的要求,但必須確保資金完全用到養老事業中,要像“住房公積金”一樣,設置于政府部門的嚴格管控中,以杜絕卷款跑路、投資爆雷等情況發生。

今年8月,中國證監會原主席、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肖鋼,在代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布《2020·徑山報告》時說,“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面對國內外更加復雜嚴峻形勢,中國經濟必須挖掘和釋放超大規模市場的新優勢潛力。但要將這一潛力轉化成現實優勢,當前還面臨一些障礙和挑戰。從供給端看,例如醫療服務、養老保健服務、家政服務等領域供需失衡,并不涉及太復雜的技術創新短板,而是主要受制于體制和政策藩籬。

黃巖松說,國家推進養老服務發展已成當務之急,但養老行業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投入大、見效慢、周期長,與社會資本期望賺快錢是一對矛盾。養老機構如何實現優質運營,關鍵是要有優質服務,找準老人需要,如此,養老機構才能穩定下來,慢慢實現盈利。

他注意到一個現象,在縣市區很多養老機構,是四五十歲年齡的大媽大嬸在照顧七八十歲的老人。這些護理人員大多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只能做一些簡單的生活照料。因此,加快養護人才培養,提升服務質量,滿足老年人更多個性化需求尤為迫切。(記者 洪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