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提出未來5-10年的碳減排目標,強調未來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目標,帶動全球向碳中和的方向邁進。
10月24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發布,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系統謀劃,明確了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大舉措,是指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這項重大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而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以光伏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正逐步成為“碳中和”主力軍。
回報巨大的綠色經濟賬
在中國,生產光伏發電系統的能耗環節包括制作硅砂、硅料、硅棒、硅片、電池、組件,以及光伏系統建設所需鋼材、水泥、線纜、逆變器等系統部件的制造、運輸和安裝。
過去十多年來,光伏發電成本已下降了90%以上,從每度2.47元下降到0.37元,降幅遠高于風電成本,即將進入平價時代,并成為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最經濟的發電方式。
今年4月,沙特報出1.04美分/千瓦時的中標電價,約合人民幣7分錢,成為當前全球光伏最低中標電價,也是全球各種發電方式中的最低電價;6月,四川甘孜報出0.1476元/千瓦時的中標電價,刷新了國內最低記錄。目前,我國光伏發電成本已降到0.3元/千瓦時以內,真正實現了平價上網,不再需要補貼,預計“十四五”期間將降低到0.26元/千瓦時以下。
業內預計,隨著光伏接近平價,未來十年光伏裝機需求量將迎來十倍增長,從今年上半年,A股光伏企業業績來看,凈利潤同比增長近七成,高景氣已經逐步在業績層面顯現。如進一步考慮生態環境成本,光伏發電的優勢將更加明顯。
落實到多晶硅生產環節來看,每生產1kg高純晶硅(即硅砂、硅料環節)所需電量約為50kwh,拉棒、切片(即硅片環節)所需電量約為20-30kwh,制造電池、光伏玻璃,生產鋁合金主輔材等環節共計耗能20kwh左右,即生產1kg高純晶硅并將其制成光伏組件大約耗電為100kwh。
每3kg高純晶硅可制造1kw光伏組件,即生產1kw組件全過程需耗電300kwh左右,而1kw組件每年可發電約1500kwh,意味著制造光伏組件全過程的能耗,在光伏電站建成后半年內即可全部收回,考慮到光伏組件質保在25年以上,其整個生命周期回報的電力產出是投入的50倍以上。
再說碳排放。從制造過程看,當前,我國已形成了200GW左右的光伏系統產能,生產200GW光伏組件大約需要消耗60萬噸高純晶硅,而生產這些硅料將產生1050萬噸碳排放,但會換回3.5億噸的碳減排,也就是說,硅料生產過程中每產生1噸碳排放,由其制作出的組件發電后每年都將減少30噸左右的碳排放。
不可限量的戰略價值
今年3月,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在《中國工程科學》雜志聯合撰文探討了我國能源安全的戰略與對策,其中提到:“當前的國內化石能源資源評價表明,除天然氣產量存在增長空間外,煤炭、石油產量均已接近或達到峰值;國內化石能源增產空間有限是我國能源安全必須面對的核心問題。”
“2019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接近45%。我國油氣進口通道集中度較高,對高風險國家和地區的依賴程度較大,海上通道占比高且高度依賴馬六甲海峽。相比發達國家,我國油氣戰略儲備和應急儲備設施較少,應急儲備體系薄弱;應對國際油氣市場波動的調節能力不強,對管網安全高效運行也帶來了明顯影響。”
此外,能源還牽動著我國的外匯安全。2019年,我國進口原油5.06億噸,外匯支出2413億美元,是凈消耗外匯最大的商品;2020年增長到5.42億噸,原油外貿依存度創下73.5%的歷史新高,因油價下跌,外匯支出有所減少,但仍達到1900億美元左右;據推算,2021年,我國進口原油或將超過3000億美元!
面對上述危機,中國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開發蘊含在我們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上的“綠色油田”——太陽能資源。我國總面積2/3以上地區,年日照時數大于2200小時,年輻射量在5000MJ/m2以上。中國陸地面積每年接收的太陽輻射總量為33×103-84×103MJ/m2,相當于24×104億噸標準煤的儲量,初步分析全國太陽能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達到156億千瓦。
有專家稱,電力行業減排目標的實現需要依賴碳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其中光伏具備極強的成長性和競爭優勢;同時中國光伏企業在制造領導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從主環節硅料到組件,再到輔材,龍頭基本都是中國公司。
無論從能源的投入產出、碳減排、經濟性,以及維護國家能源和外匯安全等多個角度思考,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都已經具備了大規模應用、加快替代化石能源的總體條件。光伏綠色能源一旦走出目前在能源總量中占比較低的“孩童期”,將會很快成為推動雙碳目標實現、推進全球能源轉型升級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