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熱點 > 正文

周期性變化的玉米供求關系 明年進口或仍超配額

來源:第一財經 時間:2021-12-20 08:45:38

作為中國三大主糧之首,年來玉米逐漸成為輿論焦點,這主要緣于其進口激增,屢創歷史高位。2021年前十個月的玉米進口量,就已接2021年玉米全年產量的10%。雖然玉米對外依存度并不高,但難免會讓外界產生“將步大豆后塵”的聯想。

2002年至2020年玉米實際進口量、配額使用率、自給率

2002年至2020年玉米實際進口量、配額使用率、自給率

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銀生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玉米不會成為第二個大豆。雖然產需缺口短期內難以完全彌補,今年預計全年進口玉米約2900萬噸,替代品進口約2500萬噸,明年進口可能仍超配額,但是在市場機制作用下,未來玉米供求關系將進入新的再衡過程。

周期變化的玉米供求關系

從2000年至今,國內玉米供求關系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階段供大于求(2000年至2006年)、基本衡略偏緊(2007年至2012年)、階段供大于求(2013年至2016年)、供求關系趨緊(2016年至今)。

銀生表示,在玉米供過于求階段,就擴大出口或者增加庫存。比如,2000年至2006年,中國6年間累計出口玉米6343萬噸;2013年至2016年,臨儲收購量大幅增加,庫存積壓嚴重。

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2016年分別是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啟動、終止時間。

2009/10至2012/13年度,由于玉米現貨價格大部分時間高于托市價格,收儲量少,隨后幾年,均出現較長時間現貨價格低于托市收購價格。2015/16年度,是臨儲收購政策最后一年,托市價格從1.2元/斤下調至1元/斤,同時現貨價格明顯低于托市價格,該年度臨儲玉米收購量超過1億噸,甚至出現華北部分玉米流向東北地區糧庫交割的情況。

據統計,2012/13年度至2015/16年度,臨儲收購玉米量累計達到30873萬噸。

在供不應求階段,則采取政策鼓勵生產,增加進口。比如,2007年至2012年,國家控制深加工業過快發展,同時啟動臨儲政策鼓勵發展生產。這期間,2010年,中國首次從玉米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2012年,玉米超過稻谷正式晉升為中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品種。

2016年,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取消,改為“市場化收購+補貼”新機制。2016年至今,玉米供求形勢出現三個“超預期”:生產調減超預期、需求恢復超預期、去庫存進程超預期,由此導致供求關系趨緊預期明顯,供應偏緊格局陡然凸顯,產需缺口較大。

2000年至今玉米產區、銷區價格波動

2000年至今玉米產區、銷區價格波動

玉米供求關系的周期變化,也帶來玉米價格的周期波動。其中,從2000年到2014年,波動上升,經歷3~4個周期,每周期波長3~4年,波幅約40%,累計上漲約2倍;從2014年到2016年,斷崖式下跌,產銷區價格下跌幅度超過40%,最低只有1500多元/噸;2017年以來,呈回升態勢,2020年2月,產銷區價格比2017年2月低點分別上漲88.5%、81.2%。

銀生稱,總的來說,這些年來,玉米供求關系整體呈現周期變化的規律,既不會長期寬松,也不會長期緊張,偏緊與寬松交替出現。

他認為,當前玉米存在產需缺口是玉米漲價的主要原因,這表明供求關系趨緊格局已確立。玉米存在較大產需缺口,并不是中國沒有能力生產足夠的玉米,而是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主動作為和必然選擇,是政策主動調整的結果。“只有通過市場化改革,讓玉米合理回歸市場定價機制,使玉米價格擺脫虛高局面,降低下游企業成本,促進玉米消費迅速恢復增長,這樣才能從供給側、消費側為玉米去庫存創造必要條件。去庫存實際上也是玉米供求關系實現再衡的過程。”

2000年至2021年1-10月,玉米進出口情況

2000年至2021年1-10月,玉米進出口情況

對于未來玉米供求格局,銀生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國內玉米供求將維持緊衡的格局,產需缺口短期內難以完全彌補。不過,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由于玉米價格上漲,促進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恢復增長。同時,玉米消費增速趨緩,玉米產需缺口有望呈逐步縮小甚至消失的趨勢,玉米供求緊衡格局有望逐步緩解,加上適度進口,未來中國玉米供給完全有保障。當然,也需要政策鼓勵發展玉米生產。隨著玉米產需缺口的逐步縮小,供求關系將進入新的再衡過程。

玉米供求關系新形勢

2021年,受前一年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種植效益提高,農民種植玉米意愿增強,全國玉米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3090萬畝,增長5.0%。這是玉米面積在連續5年調減后首次恢復增加。同時,玉米產量比上年增加238億斤,增長4.6%。

與此同時,從2020年開始,基于對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面對國內外新形勢,中國糧食政策也發生了新變化。比如,2020年9月、11月,國務院辦公廳分別下發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的文件。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旨在提升糧食產能,解決農民和地方種糧積極問題等。隨后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提出“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實行黨政同責”“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十四五”規劃首次將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納入五年規劃。除此之外,涉及糧食安全問題還有多個“首次”,包括首次將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約束指標納入規劃,首次明確國家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等。

同時,2021年3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通知,推進用谷物和雜粕對飼料中玉米豆粕實現減量替代。如果實現對30%飼用玉米進行谷物替代,理論上玉米需求將減少5700萬噸,對玉米缺口的改善是明顯的。

銀生稱,2020年以來的糧食政策變化,對今年及今后國內糧食市場將產生重要影響,能夠有效改善國內糧食供求結構矛盾,有利于玉米生產發展,促進玉米市場供求衡。

2019-2021年,玉米產區價格波動

2019-2021年,玉米產區價格波動

進入2021年,玉米市場價格走出新行情:1月漲幅超10%,2月漲幅趨緩,3月以來價格持續回落;到10月份,產銷區均批發價格分別為2464元/噸、2760元/噸,比2月份回落13.3%、9.4%;11月,產銷區均批發價分別為2536元/噸、2873元/噸,環比漲2.9%、4%。隨著氣溫下降及上市逐步增加,玉米價格已開始出現回落跡象

銀生表示,當前玉米價格突破年初歷史高點價格的可能不大,但回落的空間也不會很大。2022年,玉米價格將仍處高位,但可能低于小麥價格,期貨價格也是走出了“先強后弱”的態勢。

糧食政策的影響仍將持續,再加上市場調節,玉米生產量將增加。隨著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單產波動上升,玉米總產量預計2025年達到3億噸水,2030年達3.3億噸,未來10年年均增長2.4%。

在消費方面,預計中長期繼續增長,2025年超過3.1億噸,2030年達到3.3億噸,未來10年年均增長1.4%。

2009年至2021年1-10月,玉米及替代品進口量

2009年至2021年1-10月,玉米及替代品進口量

銀生稱,從進出口來看,明年進口可能仍超配額,中長期進口可控。當前,受政策持續鼓勵玉米生產,中國玉米供求關系有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基本衡,玉米不會成為第二個大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