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4日消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最近,網絡上一段口罩檢測與使用方法的視頻引發大量關注。視頻中,一位檢測人員稱,人們撕開口罩封膜直接佩戴的方法是錯誤的,口罩一般使用環氧乙烷消毒滅菌,而環氧乙烷是一類致癌物。因此,在佩戴口罩前,需要在空氣中抖一抖。
口罩上的消毒殘留物真會致癌?抖一抖能消除么?口罩的滅菌流程是怎樣的?面對病毒防護,我們真的更需要“滅菌級”么?
日常生活需要“滅菌級”口罩嗎?
如今,口罩已成為大家出門必不可少的隨身物品。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與使用的大多為醫用外科口罩或普通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相較而言,醫用外科口罩防護等級更高、防護能力更強,分為非滅菌和滅菌兩種。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呼吸與急危重癥科主任醫師宋志芳介紹,滅菌醫用外科口罩和非滅菌醫用外科口罩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經過了滅菌消毒工序。前者經過環氧乙烷滅菌,后者沒有。環氧乙烷的確有毒,滅菌后的醫用外科口罩通常要放置14天以上,待環氧乙烷解析后才可使用。
經過消殺處理的口罩,安全性和衛生性更高,可以投入臨床手術中使用。但在非手術等臨床工作中,非滅菌醫用外科口罩防御病毒、細菌、顆粒、防液體飛濺的能力比普通的醫用口罩好。此外,滅菌醫用外科口罩要經過環氧乙烷滅菌,因此它的生產周期比非滅菌醫用外科口罩長。
雖然非滅菌醫用外科口罩不能用于臨床手術等操作,但其在其它場合所起到的防護作用與滅菌醫用外科口罩一樣。甚至更高防護級別的N95醫用防護口罩,雖然可以過濾PM2.5,但在防御傳染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作用與非滅菌醫用外科口罩并無顯著差別。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滅菌的醫用外科口罩已經足夠。
滅菌口罩的消毒過程
口罩企業負責人林焰峰介紹,口罩是完全包裝好后進入環氧乙烷滅菌柜的,成箱滅菌或者最小包裝袋放入滅菌。而后,通過解析間解析14天左右,殘留物達到國家標準才能在市場上銷售。去年年初,口罩緊俏除了原材料因素外,消毒后的解析時間也“推波助瀾”。
不過,一些消毒設備企業已研發出加速解析的新方法:通過升溫和換氣加速解析。溫度越高,環氧乙烷揮發越快;一般解析通過自然通風,而強制解析是把已經解析出的環氧乙烷抽出,再輸送新的氣體。該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口罩滅菌后不出滅菌柜,在減少搬運過程的同時,減小人員接觸環氧乙烷的可能性。
戴口罩前必須“抖一抖”?
環氧乙烷是否有致癌性呢?答案是:有。但要考慮劑量,而不是急著恐慌。
浙江省杭州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醫療器械檢驗所所長肖海龍表示,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口罩都是用環氧乙烷進行消毒和滅菌。在高濃度的情況下,它會刺激人體的呼吸道,也有一定的致癌性。是否對健康有影響取決于吸入或攝入的濃度。
根據醫用領域標準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與民用防護型口罩標準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規定,環氧乙烷殘留量要小等于10μg/g。
新口罩開封后有沒有必要抖一抖?肖海龍表示,正規廠家生產的口罩殘留環氧乙烷的數值遠遠低于它對人造成傷害的閾值,所以抖一抖并無意義。
到目前為止,環氧乙烷殺菌仍是較為合理的口罩殺菌方式,殘留數值只要符合相關規定,就無需過多擔心。因此,挑口罩只需注意是否為正規廠家生產。
拆開就戴,沒有問題。
(記者:劉鶴佳 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