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就是‘作’,吃得好,睡得好,哪來什么心理疾病?”錯!家長千萬不要這么想!孩子自覺心理出了問題向家長求助,家長千萬別掉以輕心,一定要重視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黃全提醒,有些孩子一會兒惡心嘔吐,一會兒說頭痛、肚子痛……去醫院檢查又查不出器質性病變,很可能就是心理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精神心理科就診,“新型的醫療模式一定是身心同治,千萬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聯絡會診:
身心同治,聯合治療
上個月,68歲的劉阿姨再次當了外婆,女兒又給她生了個小外孫,叫她過去幫忙照顧。一天,劉阿姨突然覺得胸悶心慌,連路都走不了了,女兒趕緊打120將她送到紅會醫院心內科。各項檢查做完后,醫生發現她只是稍微有一點房室缺損,根本不至于導致她出現那么嚴重的癥狀。心內科于是邀請精神心理科前去會診,通過會診以及隨后的跟蹤隨訪,最終確定劉阿姨是焦慮導致的胸悶心慌——原來劉阿姨年紀大了,自己體力不好,擔心帶不好孩子,所以非常焦慮。
“原因明確后,除了心內科用藥外,我們心理科也介入干預,劉阿姨很快就好轉出院了。”黃全介紹,像劉阿姨這樣的病人其實很多,比如有些病人長期在消化內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等治療,但治療效果很差,原因很可能是他們不是單純的身體疾病,而是合并心理疾病的軀體反應,此時如果心理科能參與進來共同治療,療效通常都很好。
“據我所知,很多醫院都很重視會診,但輕視聯絡,就是會邀請心理科會診,給個意見和建議,但在我們醫院,我們也很重視聯絡,我們??频尼t生都是和其他科室的醫生一起查房,一起制定治療方案的。比如,我們跟神經醫學部、心臟內科等組成了一個聯合門診,對每個病人都落實生理、心理雙干預。”
專家提醒:
兩大誤區需厘清
正值冬季,天氣寒冷,黃全表示,這個季節抑郁癥比較高發。應對抑郁癥,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例如通過戶外運動、飲食調節等減輕情緒波動,預防季節性的抑郁情緒。
“尤其要重視青少年的抑郁問題。”黃全介紹,臨床發現,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抑郁問題存在很大的認知誤區。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出現抑郁,純粹是意志不堅強,甚至是‘有點作’,可能是故意跟家長對抗,而不能接受它是一種疾病。”臨床觀察發現,很多青少年自覺有抑郁障礙后反饋給父母,反而是父母不能接受事實,認為孩子是無病呻吟、青春期沒事找事,甚至呵斥孩子不夠堅強,導致孩子不敢再向家長訴說,轉而靠一些錯誤的方式去緩解內心的壓抑,最終釀成惡果。“所以我要特別提醒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及時帶孩子就醫。”
“另外一個很大的誤區是,認為精神心理科開的藥吃了會變傻。很多患者或家屬認為,精神心理科開的藥無非就是鎮靜藥,就是把你變傻了,不想事了就沒煩惱了。有些患者直接跟我說,你不要開藥給我吃,我寧愿做瘋子也不做傻子。”黃全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雖然迄今為止抑郁癥的病因尚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參與了抑郁癥的發病過程,一些階段性的研究成果顯示,抗抑郁藥、抗焦慮藥等明確有70%以上的療效。它在未改變患者的生物、社會環境等情況下,幫助患者改善睡眠和情緒等,讓患者有更好的狀態去面對困難,幫助患者渡過難關。“臨床上有很多通過藥物幫助恢復正常社會功能的例子,所以患者一定不要抗拒藥物,要遵醫囑規范服藥。”黃全說。
(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胡穎儀、孫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