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手機電腦看多了脖子酸痛,你是不是習慣性地按一按?或者干脆下班后找人按摩理療,放松一下?在神經科醫生眼里,這種“放松”方式卻很危險——分分鐘引起頸動脈夾層或椎動脈夾層,從而誘發卒中(中風),這恰恰是中青年人群中發生中風最常見的誘因之一。
診室:
頸部按摩致病患者不少
近日,27歲蔡先生因突發頭暈,伴惡心嘔吐,至當地醫院門診就診,查頭顱CT提示大腦凸面大腦鐮前部高密度結節,第二天起床后蔡先生頭暈明顯,多次嘔吐。后轉至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內科,由于起病急,病程短,頭顱CT提示左側小腦大面積梗死,醫生考慮是青年卒中。
神經內科副主任謝惠芳教授介紹,患者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卒中的危險因素,但詢問病史,發現他在十幾日前進行過頸部按摩。急查頭部MRA,明確病因為左側椎動脈V2段夾層。
無獨有偶,另一位40歲的黃先生晚間在家洗澡時突然出現左側肢體乏力,說不清話、腦袋脹痛、口角歪斜,復查頭顱CT和MRA發現是頸動脈夾層,同樣在發病前有做過頸椎按摩的經歷。好在及時治療,兩位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后上述癥狀消失,已康復出院。
專家:頸部按摩增加頸動脈夾層風險
頸部按摩這種年輕人熱衷的放松方式,為什么會誘發頸動脈夾層?謝惠芳解釋說,椎動脈和頸動脈是人體頸部兩條為大腦供血的重要血管,而它們缺乏骨性結構覆蓋保護,位于皮膚和軟組織之間容易受到外力而損傷。頸部按摩不當時會導致頸部動脈血管壁內膜撕裂,從而使血液進入動脈壁,導致壁間血腫,引起動脈狹窄、閉塞及動脈瘤樣改變。
目前頸動脈和椎動脈夾層是青年腦卒中的常見原因之一,45歲以下腦卒中患者中約占20%的患病率,其中頸內動脈夾層(ICAD)占70%~80%,椎動脈夾層動脈病(VAD)占15%。
雖然有些人沒有卒中的危險因素,但由于先天動脈壁中膜發育不良,再加上后天各種原因出現的頸部外傷,如交通事故、頸部按摩、劇烈活動頸部等,都可能引起頸動脈夾層或椎動脈夾層從而導致腦中風。
剛發生頸動脈或椎動脈夾層的時候,不一定有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容易忽略,如頭痛、頸部疼痛、搏動樣耳鳴,缺血癥狀(肢體乏力、言語不清甚至昏迷)和腦神經麻痹(后組顱神經多件)癥狀常在數天內出現。
及早發現、盡早治療很關鍵。頸部血管彩超、CTA/MRA/DSA都是有效的檢查手段。癥狀不重或者撕裂不嚴重,可行藥物治療(抗血小板/抗凝治療),嚴重撕裂造成頸動脈管腔重度狹窄,在積極藥物治療基礎上仍有缺血性事件發生,可考慮血管內介入治療。
專家建議,頸椎按摩需要適度。如果出現頭痛,如抽痛、刺痛、爆炸樣劇烈頭痛,甚至肢體無力、言語不清、視力減退、口角歪斜、復視等,及時到醫院就診。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伍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