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文娛 > 正文

黃花茶緣何有此異趣?全憑林慮山山水之利

來源:中國現代文化網 時間:2021-10-28 10:47:00

往昔,林慮山里山民日子過得雖然苦寒,但生活卻不茍且粗俗,山有山的妙境,民有民的趣意。衣食住行有其特色,柴米油鹽醬醋茶有其文化,特別是茶,還保存下來山里特有的茶俗、茶事和茶趣。山謠云:“歲月清淡無一事,石板房前飲黃花。”

山里人的先祖也是嘗遍百草,繼而從漫山遍野的植物當中,選擇連翹作為茶樹的。山里人采茶有其舊俗相延,那就是初春滿山黃花盛開之時,山呈陽性,上山采茶的人須得女性去忙碌,方能實現陰陽合德,剛柔有體,講究的人家為防止香氣因曬而泄,還要在晨曦初現之時,請未出嫁的山姑去采擷,要趕在太陽出來前把采來的茶葉放到籠里去蒸,用果木柴去燒,當陽光燦爛之時,就要把蒸過的茶葉攤在晾箔上去曬,爭得第一縷的陽光,不誤春天的約請,這樣經過連續六次、八次地蒸而曬,曬而揉,揉而再蒸,蒸而又酵,酵后變柔變軟,才能調制出千變萬化的茶韻來。在洗云坪村,申老太告訴我,加工前的連翹花與葉沒有絲毫的香氣,連下幾遍功夫,發酵以后撲鼻的香味才漸漸四溢開來。

茶客大多不是尋香而來,而是游山途中偶遇的疲人,因渴而飲,因飲不忘,山里土茶之名才慢慢地擴散開來。到山里喝茶,喝山里土茶,最能感受到山里的風土人情與民風民俗。正如山里人奔放的性格一樣,這山茶喝得也大大咧咧,沒規少矩,立飲坐喝都行,絕無名茶那沒完沒了的茶規和茶儀,任你隨意隨性隨緣,憑你興趣興致興味,沒有一點講究與顧忌。泡茶之具粗大笨拙,或壺或盆;喝茶之用也是亦碗亦缽,即便是杯也非茶碟細杯,而是俗稱茶缸的飲具。茶,要泡得釅釅的濃,略帶絲縷苦味,但飲之柔綿細長,十分的舒坦!這種自制土茶,當地人為它起了個漂亮的名字——黃花茶,一如山姑般的清純和柔美。雖然飲黃花茶亦有其道,不僅僅是茶來入口那么簡單,但今天也難以達到古人的那份雅致,因而也簡略得許多。黃花茶是連翹的嫩葉與鮮花炮制的,色澤墨綠,鮮嫩油潤,香氣清雅,初飲略苦,味盡方甘,沖泡后湯呈暗色,但醇厚若粥,飲之濃香暖口;沏二遍水時,越發鮮醇,齒頰留香;三沏其水,才會感到渾身如沐,五臟若洗的那種通透與灑脫,方志上記載,其茶“性雖冷,但溫而主疾”……

黃花茶緣何有此異趣?全憑林慮山山水之利。林慮山其勢巍峨,群峰羅列,常年云遮霧罩,一派朦朧之景。霧多,則云聚,云聚,則雨生,林慮山的靈氣盡在它的云霧中,山愈高,霧愈多,云愈厚,雨愈勤,整個山,樹林和古寺都隱在其中,一會兒東邊日出,一會兒西邊云雨,時而云開霧散,諸峰清朗入懷,時而霧鎖山頭,三步之內不辨地貌之況,天氣變化之大,山景曼妙之俏,讓人有神出鬼沒之感。漫山遍野的連翹樹叢蒼翠蔚然,古拙虬勁,高不盈尺,寬不滿步,不生不滅,不盛不衰,不蔓不枝,享山水之潤,吸云霧之靈,獲日月之華,迥異尋常,猶如山中宰相。但其在巖石間經年累月地生長,風雨已是蒼蒼,茫茫然已不知幾載何年,那蒸騰的氤氳,如云如霧,如雨如煙,裊裊左右,相偎相伴,不知不覺間已悠然入禪,其葉其花在草木人之間漫不經心地變幻,由草而藥,由藥而茶,由茶而神,終成茶品。茶雖溫性,久飲也有防癌、殺菌、消炎,祛毒之功效,于人益處多矣,遂有仙茶之名,但它仍未走出深山,一直以卑微的身姿,在山民的石屋柴扉之間互傳,直到今天還保留著一絲神秘。近年來為招攬游客,好事者改黃花茶為“林慮云茶”,還有人勒石題詩云:“他年我若修花史,定捧黃花為第一”,賦予其更加神秘的故事和傳說,縹緲的詩意,更加助其日漸聞名,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熱銷不衰,然于我而言,其終不及“黃花茶”來得貼心暖意,有親情感。茶雖清雅,但在山里人看也是日常俗物,出世入世,雅俗之間,不就是山外人杯中葉片的幾番上下浮動嗎?其實,至雅至俗,也就是山民日常生活七事之一。黃花茶不是供人細酌慢品的仙草,而是讓人痛飲大喝的俗物,如你懂它,方知其妙,久而久之便會成為生活中掛在遠方的思念和誘惑;若你不懂,看它不過是大自然植物界生生滅滅的一次輪回。因山茶的品性,與人本身自有一番契合,意識不意識,它都在發生,所以匆匆時光把生活碾成難以拼接的碎影,然而那一道山茶竟然能夠慰藉你在碌碌塵世受傷的心靈,讓人復歸嬰兒,忘掉憂患,快樂如初!

作者簡介:王興舟,筆名東坡石,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理事、安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客座教授。已出版有詩集《月舟集》,散文集《貯云集》《那時花開》《太行風土小記》《夢里 有幾朵花兒在開》等專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