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文娛 > 正文

網絡歷史小說:以想象力激活了歷史小說的活力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2021-11-03 15:28:15

在傳統歷史小說中,作者對歷史事件的態度是嚴肅的,“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是傳統歷史小說的基本寫法,已有歷史定論或詳細記載的史實不能虛構,只能在小的人物故事上發揮適度想象。網絡歷史小說有以正史為據的貼傳統歷史小說的作品,但更多是偏想象虛構的。

不同于姚雪垠的《李自成》、唐浩明的《曾國藩》、凌力的《少年天子》等歷史小說通過正說歷史去總結歷史教訓,不同于蘇童、格非、莫言等作家創作的“新歷史小說”以個人體驗去解構宏大歷史,重想象的網絡歷史小說在確保不偏離歷史走向的前提下,憑借天馬行空的虛構和恣意的想象,去建構和敘述歷史中關于人、關于家國與時代、關于奮斗與夢想的故事。

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歷史小說是一種表達情緒的小說,與真實的歷史相比,書寫個體的情感變化、生命邏輯、人生軌跡更重要;與嚴謹的從史料出發的歷史小說相比,總結歷史經驗讓位于書寫豐盈的生命感,讀者在閱讀這些故事時,人物的真實感撲面而來,從人物身上見到自己內心的渴望與沖動,見到面對艱難險阻時個體的猶豫與徘徊,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歷史小說是對“五四”新文學以來“人的文學”的另一種回歸。

網絡歷史小說以想象力激活了歷史小說的活力。它充分表達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一些網絡小說中,常以生活細節與人際關系表達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以悲天憫人的情懷寫尋常百姓的生活,譴責戰亂中那些不顧百姓死活的歷史野心家。事實上,很多歷史小說創作者有很好的歷史學素養,對歷史有清晰而嚴謹的研究。他們穿越歷史云,以現代觀念重新激活歷史,演繹小人物在大時代的故事,以有網感趣味的故事敘述贏得了讀者,實現了歷史小說的創新。

網絡歷史小說還傳承了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文人情趣”,如很多小說對古代風俗、人情、歷史知識的詳盡介紹,對魏晉風流式的清談、雅趣的歷史考據,對宮廷服飾、中醫、茶道的細致描繪等,讓小說多了些古雅,可讀也更強。這種“文人情趣”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被視為“閑筆”,網絡小說繼承了這一傳統,讓小說故事張弛有度,內容更加綿密結實,成為有“干貨”的“硬核”小說。這些“文人情趣”與以主角為中心的故事,共同營造了一個似真亦幻的詩情畫意的歷史文化空間,借此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追慕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對網絡歷史小說的價值進行理解的同時,也應看到網絡歷史小說存在諸多問題:以個人成功為故事線的爽文寫法,增加了小說的白日夢質,一味沉溺于“爽感”,導致作品內容缺乏深度和力度;有些小說穿回封建時代,實現坐擁三妻四妾“開后宮”的男夢想,還有些作品缺乏批判意識去表現封建時代的等級制度;有些小說的故事想象完全脫離歷史發展的邏輯,陷入歷史虛無主義,讓作品失去了以史為鑒的意義與價值;故事跟風模式化,缺乏創新,如“技術碾壓流”風行,主角或依靠對現代科學技術掌握以及對歷史的了解,打敗對手。這些問題影響了網絡歷史小說的藝術品質與社會價值,限制了網絡歷史小說的發展。

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是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部原因在于很多網絡作家并未受到專門的訓練,他們的歷史修養與寫作功底不足以支撐以“嚴肅歷史”為基礎的寫作,只能借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彌補自己創作能力上的不足,過分追求爽感容易導致歷史觀與價值觀的偏移,這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外部原因主要是很多讀者喜好網絡歷史小說,他們對網絡作家如何處理歷史題材并不在意,只要作品能滿足其閱讀心理期待與獵奇心理,就會被讀者所接受,形成穩定的讀者群。

歷史給了網絡作家無窮的滋養和無限的想象空間,但網絡作家不能用無端的想象去描寫歷史,更不能使歷史虛無化。網絡作家的歷史修養與寫作功底,直接關系著作品的邏輯、文學、細膩度、創新。對于眾多網絡歷史小說作家來說,需要不斷提升學養,以正確的歷史觀去處理歷史題材,“爽感”要為“歷史感”讓路,提升作品的藝術品相與思想內涵,讓網絡歷史小說既傳得開又叫得響。

(作者:陳經緯,系安徽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