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文娛 > 正文

《人世間》總策劃吳畏:現實主義創作一直是中國話劇的方向和擔當

來源:光明網 時間:2021-12-07 09:54:44

中央戲劇學院中國話劇史專業科班出身的吳畏博士,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從事文化藝術工作長達十余年的時間,見證了《茶館》、《雷雨》、《原野》等眾多著名劇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秉承對戲劇的激情與熱愛,吳畏在話劇《人世間》研發初期就投身于項目當中,從劇本的創意到主創團隊的搭建,再到舞臺形式的交流,都記錄了他奔走的身影與辛勤的汗水,讓這部劇走進全國各大劇院,讓文學主流回歸到與觀眾面對面的話劇舞臺。

作為一個戲劇人,他在創作的道路上總是充滿澎湃的激情,也正是這份熱情讓他吸引著眾多志同道合的戲劇愛好者們。

話劇《人世間》總策劃吳畏說:“話劇雖然是舶來品,但在中國也已發展百年,放眼于世界戲劇史,她還年輕、充滿著青春的活力,最關鍵是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和廣大的觀眾市場,所以它也是我永遠的熱愛所在!我認為,現實主義創作一直是中國話劇的方向和擔當。”

問:是什么原因或契機讓您把著名作家梁曉聲的茅盾文學獎作品《人世間》搬上了話劇舞臺?

答:2019年一個偶然機會,我認識了北京一未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也是后來擔任《人世間》話劇總出品人/總制作人的吳鳳未女士。她作為國內知名的IP全版權管理專家,帶領著一支站在內容IP最前端專注優質內容研發的專業團隊,一直秉承“讓主流回歸主流”的運營理念。同年年底,吳鳳未女士和她的合伙人,也是行業多年的資深IP策劃人魏童老師,把梁曉聲先生的茅盾文學獎作品《人世間》介紹給我的時候,我用三天一口氣讀完了這本115萬字的巨作,感覺即興奮又感動,有種把它搬上話劇舞臺的強烈沖動。

三天后我就騎著電動自行車來到了位于東二環的一未文化辦公室。不久之后,我和吳鳳未、魏童、編劇苑彬老師又一起拜訪了《人世間》原著作家梁曉聲先生。那次見面我特別緊張,頭天晚上夜不能寐,永遠難忘那個傍晚首次見到梁老師時的情景,一開始老爺子對我們進行了嚴厲地考核、批評,擔心如果做不好怎么辦?之后,我們在漫長的3個小時時間里共同說服了梁老師,他最終認可了我作為總策劃人身份與編劇一起參與到話劇創作工作中。感慨,更加感恩!

在今天充斥著浮躁的功利快消費的文化環境下,這部作品所展現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讓我們堅定的走到了一起。包括中演院線的總經理,也是后來話劇《人世間》總出品人之一的張利先生,給予了我們極大的信任和支持,有幸共同努力將它搬上了中國話劇舞臺,并且做好了全國百場巡演的準備,接受市場及觀眾的檢驗。

問:區別與原著,您覺得話劇《人世間》有什么創新及亮點?

答:在我心目中,對于優秀舞臺作品的標準,其實就是3個字:“真”、“善”、“美”。“真”,是情真,不嬌柔,不造作,與觀眾的情感共鳴,讓觀眾感動。“善”,是意善,不說教,不評判,讓觀眾體會到溫暖,感悟到人心向前。“美”,是形美,不懷舊,不俗氣,用現代、新潮并符合當下審美的表現手段,讓觀眾的心中充滿美的享受。我想,這也是觀眾走進劇場期望獲得的精神食糧。

《人世間》著眼于大時代變革下的凡人,描繪了一幅眾生相,劇中人物雖然凡但對生活飽含深情,就像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可謂“情真”。

梁曉聲先生寫這部作品的初衷,就是體現好人的一生,所以讓整部劇充滿了溫暖與善意,可謂“意善”。

面對這樣一部現實主義巨作,我們花了2年時間摸索主創團隊與演員團隊的搭建,并大膽邀請了80后、90后等主力人員,包括了來自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楊佳音導演,以豐富、現代、富有詩情畫意的“服化道效”表現手段展現舞臺,可謂“形美”。

所以,話劇《人世間》符合我對于優秀舞臺劇的標準。

問:話劇《人世間》走向舞臺后,有人說這是中國時代的百科全書,也有人看完后被感動落淚。您作為策劃人,看到它走向舞臺后是什么樣的感受呢?

答:在話劇改編初期,對于如何去展現人物眾相,如何描述時代變革,我的心情是興奮且緊張的。后來我看完第一次聯排,落淚了,我覺得戲“立”起來了,人物也“立”起來了,更重要的是體會到了濃濃的人物情感和整部劇的溫暖,感到如釋重負。

問:劇中有很多經典臺詞,想問一下您是怎么理解“人活著就是一個想法”這句臺詞的呢?

答:今天,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在暢談“夢想”。大到中國夢,小到百姓夢。今天的中國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敢于有夢想,敢于追逐夢想,同樣賦予每個人實現夢想的機會。這就是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人活著就是一個想法,在我看來就是自我實現個人的夢想,感受到作為中國人的幸福感。

問:在3小時濃縮115萬字的話劇《人世間》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又是怎么解決的?

答:這部劇創作初期,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改編難度太大,由于話劇是濃縮的,激變的,其時長與空間具有局限,所以要使大部頭文學符合舞臺邏輯,就不能面面俱到的還原,如何在3小時濃縮的舞臺上講好50年,這對我們每位主創包括每個演員都是難題。甚至有很多人覺得無法實現,來自社會各種質疑應運而生,但我們沒有放棄,直面困難,敢于挑戰。

我們頂住了很大壓力,不記得有多少夜晚研讀小說,和北京一未文化的創始人也是出品人吳鳳未和魏童老師多次進行“頭腦風暴”,每周晚上至少要開兩次工作會議,其過程相當的艱辛。經過反復論證后,決定從“人物”出發,節選幾組鮮活的人物,用人物情感的表達來推動劇情的展開,不求“大而全”,只要“少而精”。

話劇《人世間》總策劃吳畏與原著作者梁曉聲先生

問:話劇《人世間》開始全國如火如荼的巡演后,您還有什么新的話劇項目動向嗎?

答:對于《人世間》的全國巡演,雖然受到了很多好評,但是作為主創,我們需要廣泛、認真聽取眾多意見,重新、深入審視這部話劇,有個別地方還是存在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任何話劇的成長,都需要不斷完善,精益求精。

下一步,我們將策劃啟動“人民藝術家”王蒙先生的茅獎作品《這邊風景》的音樂劇項目。新疆,是歌、是舞、是音樂的故鄉。我們之所以選擇了音樂劇這樣的舞臺演出形式,是為了更好的體現新疆特有的音樂、歌舞等藝術元素,更能符合舞臺劇的市場需求。在音樂的情境里,打造出一個充滿濃厚新疆特色的現代舞臺時空。音樂劇本身就是洋溢著青春與激情的舞臺演出形式,用音樂劇作為載體來表現多民族年輕人青春的激情與夢想,呈現出的也必將是一場充滿陽光與歡樂的視聽盛宴。以青年人的視角,用現代的舞臺表現手段,讓國內乃至世界各地的觀眾感受到新疆最真實、最直接的生活狀態和新疆青年特有的激情活力。

話劇《人世間》演員高高;制作人吳航;總出品人/總制作人吳鳳未;總策劃吳畏;總監制/出品人魏童

梁曉聲曾言:“文化是人植根于內心的修養,是無需提醒的自覺,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而話劇《人世間》展現的精神內核正詮釋了這句話。在即將到來的明年,話劇《人世間》將繼續踏上巡演之路,具體排期也馬上會和觀眾見面,讓我們一起相約劇院,期待與《人世間》重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