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文娛 > 正文

時隔50年——龍門石窟奉先寺再啟大型保護工程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時間:2021-12-13 11:13:54

時隔50年——

龍門石窟奉先寺再啟大型保護工程

12月6日,洛陽龍門石窟啟動奉先寺大型滲漏水治理和危巖體加固保護工程,這是自1971年以來,時隔50年奉先寺再次啟動大型保護工程。

奉先寺在河南洛陽龍門西山南部,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大龕,也是唐代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南北寬約34米、東西深約39米。龕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

除了奉先寺保護文物本體及周邊巖體,本次保護工程還包括擂鼓臺區域,工作人員將對存在安全穩定問題的擂鼓臺南洞巖體及明代磚拱體開展緊急支護和日常維護工作。

國家層面一直關注著石窟的保護和研究。12月7日,國家文物局官網發布了《“十四五”石窟寺保護利用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分形宕翁岬烬堥T石窟,還有數處涉及河南的中小石窟保護與研究?!兑巹潯芬髨猿?ldquo;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深刻認識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實施“石窟中國”保護工程等,到2022年,石窟寺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要進展,石窟寺重大險情全面消除,重點石窟寺安防設施全覆蓋,風險防控水和應急處理能力顯著提升。到2025年,石窟寺保存狀況明顯改善,安全防范能力持續提升。

滲漏水及危巖體,一直是威脅龍門石窟文物安全的主要病害。今年河南雨水較多,奉先寺是龍門石窟開鑿規模最大的摩崖像龕。滲漏水引起巖體溶蝕,溶蝕物在洞窟雕刻品表面重新形成碳酸鈣堆積,破壞雕刻品完整和藝術價值,而危巖體在破壞文物同時,也嚴重威脅著游客的人身安全。

12月1日,在龍門石窟西山南段盧舍那大佛前,施工單位在劃定出的安全施工區域搭建腳手架,并向上徒手傳遞搭建鋼管,工程范圍從奉先寺底部至上部山體高度接50米,寬度為70米左右。為了不影響游客參觀,施工采取半開放方式,預計工期270天,工作人員也將克服冬季施工困難,力爭在明年“牡丹文化節”前完成主體工程。

此次保護工程充分運用新技術與方法。龍門石窟研究院組建了來自敦煌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復旦大學等多家單位的專家組指導本次工程,運用探地雷達探測、紅外成像技術、3D掃描測繪數字化技術進行勘察設計和方案編制。如在施工現場的圍擋上,向公眾展示的《奉先寺裂隙及滲水病害調查圖》,就用3D立體圖像方式標注了奉先寺石壁的裂隙和滲水點位置。龍門研究院利用新技術進行石窟寺保護的案例還有很多,例如,在今年9月,一件一比一3D打印的佛首被龍門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員安放在一尊等身立佛的殘像上,佛首和殘像的兩個斷面完全吻合。這開啟了流散龍門石窟文物“數字回歸”之路,也是國內流散石質造像文物首次實現“數字回歸”。

和50年前相比,如今的保護工程工藝運用了新的方法,對滲漏水的治理主要采用偏高嶺土和水硬石灰,對佛龕的保護效果更好,而危巖體加固仍采用過去的錨桿支護的老辦法。

對石窟寺的保護和傳承,龍門石窟做了許多嘗試。流散在海外的文物回歸,因為各種原因有各種困難。未來將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方法,利用跨學科、國內外多種機構合作,讓遺產信息回歸,讓文物造像回歸。

(記者王勝昔)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