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消費 > 正文

杜甫的五杯酒

來源:榕城網 時間:2021-07-15 10:42:28

公元755年,開創了開元盛世的皇帝唐玄宗一開始聽到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領軍叛亂時,還以為是謠言。而后,長達八年的叛亂使唐朝由盛轉衰。千古帝皇、弄臣將相的故事輪番上演,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在遠離戰爭重地的南方,一位詩人輾轉于長江流域,以筆墨為利器,留下了數千首詩,鐫刻了中華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詩史”。他就是“詩圣”杜甫。

“狂人”的一杯酒

世人評,杜甫的詩“沉郁頓挫”。其實,詩之沉郁并非杜甫的本意,而是戰爭給社會的重創強加給杜詩刺痛的一筆。

杜甫出生官宦之家,飽讀詩書。年輕時游歷各地,飽覽河山,曾望岳抒鴻鵠之志:“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他與李白、高適交好,有遠大的抱負,也有少年真情。

在《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中,杜甫寫了一段年輕時的往事:“向來皓首驚萬人,自倚紅顏能騎射”。杜甫在酒后執意要騎馬射箭,結果墜馬受傷。后來,諸公也是投其所好,“攜酒相看”,好不張揚隨

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年輕時的杜甫與“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李白又何嘗不是一樣的豪邁呢?

“情圣”的一杯酒

梁啟超說杜甫是“情圣”。所謂情圣,就是杜甫內心的柔軟與善良。他是儒家“仁愛”的實踐者。對家人、朋友,對天下蒼生、一花一蟲,對一切生命都真誠的愛著。

想念妻子時,他說“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

想念孩子時,他說“憶渠愁只睡,炙背俯晴軒。”

就連螞蟻和陌不相識的孩童,杜甫也有愛憐之心“筑場憐穴蟻,拾穗許村童。”

公元757年,當杜甫回到羌村,“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鄰居拿酒去看他,告訴他戰亂的殘酷和民間的凋敝。杜甫與眾人一邊喝酒一邊聊,一邊聊一邊慟哭。

這個要“立登要路津”做大官的詩人,酒與淚“同飲”。

成都杜甫草堂—杜甫雕像(圖片來源:成都杜甫草堂官網)

載夢的一杯酒

對于夢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杜甫而言,亂世是對他人生沉重的打擊。

人生更是如夢。公元759年,杜甫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入蜀中,終于遠離了兵荒馬亂、動蕩不安,他與妻兒生活在一起。

那時期的杜詩里,處處是細膩與善良。

有生動的生活:“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有自然的溫柔:“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有生命的張力:“種竹交加翠,栽桃爛嫚紅。”

當然,還有他熱愛的酒:

“勝絕驚身老,情忘發興奇。

座從歌伎密,樂任主人為。

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

樓高欲愁思,橫笛未休吹。”

公元765年,53歲的杜甫舉家東下,從嘉州(今樂山)乘船東下至戎州(今宜賓),當地刺史楊使君設宴東樓款待。一壺重碧美酒,讓杜甫忘情沉醉,仿佛忘了自己已老,待回過神來,才覺笛聲也無解于愁思。

這時,酒是杜甫顛沛流離生活中的“英雄夢”,酒中還有那兼濟天下的志氣,更有憂時傷亂的愁思。

放下的一杯酒

江上漂泊的生活與病痛、饑餓、孤獨為伴,而杜甫卻報之以詩。

懷念自己親友,杜甫留下了《壯游》《昔游》《諸將五首》《詠懷古跡五首》等詩篇;念諸葛亮,他留下了《古柏行》《諸葛廟》《武侯廟》等詩篇。

杜甫在夔州所寫《登高》,人們常感于“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氣勢,卻忘了杜甫此詩中的酒——“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衰老多病、志不得伸的他,已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傳承的一杯酒

寫《登高》后3年,杜甫長逝在潭州(今長沙)到岳陽的江上。

杜詩在宋朝備受推崇,或許是因邊患不斷,杜詩能給宋人以精神慰藉,黃庭堅、蘇軾、王安石、陸游等眾多文人對杜甫推崇備至,讓杜詩得以受到廣泛重視。

而在宋代推崇杜甫的文人中,尤以黃庭堅為最。他不僅肯定杜甫的忠義、憂國愛民之忱,更潛心專研學杜詩,作《杜詩箋》《刻杜子美巴蜀詩序》《觀崇德君墨竹歌》等作品,稱頌“杜子美一生窮餓,作詩數千篇,與日月爭光”,教人“欲學詩,老杜足矣”。

黃庭堅如此敬杜甫,不知他是否知道,懷才不遇、仕途坎坷的他們曾“舉杯共飲”過。

在杜甫飲過使其“勝絕驚身老”的重碧酒數百年后,黃庭堅也來到了戎州,舉杯姚子雪曲并盛贊:

“姚子雪曲,杯色爭玉。

得湯郁郁,白云生谷。

清而不薄,厚而不濁。

甘而不噦,辛而不螫。

老夫手風,須此晨藥。

眼花作頌,顛倒淡墨。”

這姚子雪曲,乃當年唐時重碧酒的余緒。這酒到了明清時被民間叫做雜糧酒。后來,南宋詩人范成大喝過,明代文人李春光喝過,清代文學家王士禎、張問陶、劉光第喝過……如今,不僅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喝過,尋常百姓也愛這美酒。只是現在這酒,有了新名稱,叫五糧液。

在宜賓,“萬里長江第一城”的岸邊,矗立著杜甫與黃庭堅舉杯的雕像。讓人仿佛看到中華文化如杜、黃的詩書,在歷史的波濤中流傳,滋養華夏土地,成為豐盛的中華精神食糧,而后人更將這些“食糧”釀作五糧美酒,讓濃香香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