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互金多年,風雨桀驁,不屈不撓。行業這幾年被毒打如家常便血,三天兩頭,膽戰心驚,為點碎銀操碎了心。一直以來,我都有兩個互金持倉,一個是360數科,另一個就是樂信。雖然數(科)九寒天,但也樂(信)此不疲,我始終認為行業春天不遠。
反正最壞的已經過了,我這個死多頭,會撐到底。
這次有機會見到喬楊老師,樂信的CRO,他是業內比較早研究、實踐大數據風控的專家,之前在Discover和京東數科擔任過管理職位,跟我也是前同事。喬老師寫過一本信用評分建模的教程叫《數據化風控》,我讀了一遍很受益,大家有興趣也可以讀一讀。
目前樂信的風控能力看起來確實比較牛逼:
為論述簡單起見,我從電商零售行業里借用一個概念,以下將平臺的借款額稱為GMV。
截止2021年Q2,樂信資產質量達到兩年最優,首逾率只有4.92%,同比下降 40%,同時不良回收率同比上升了30%。另外一個比較核心的指標,FPD30(First Payment Default 30,指首個還款日后30天逾期的GMV除以下單月訂單GMV的比例)則達到0.62%,也刷了歷史新低。這個指標過去12個月連續穩定在1%之下。
那么如何做到這個風控結果:用行業來說,就是在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基礎上,搭建基于AI的風險管理體系。原則是最小化人的主觀因素,最小化人工操作風險。簡單論述一下:
1. 抽象數據下的AI風控
我認為現代性的本質,就是具象事物的抽象化與數據化,以便于某些人開展進一步的捕捉、管理、預測等騷操作。對于人類尊嚴這個層面,這種抽象是一種踐踏;但對工業化生產與商業效率而言,抽象的威力簡直堪比火車頭,也是現代社會的起步。藝術也是如此,你畫個逼真到堪比光學鏡頭下的照片的,這不就叫現代藝術,這是古代的照相術;而你畫的人像只有一些殘枝敗葉,才是現代藝術。
在信用業、金融業里,對于人抽象,就是給其做信用畫像(credit profile),比較有名的比如5C模型——character, capacity, capital, collateral, conditions;又比如信用評分,從此你是不是靠譜——用馬克思韋伯的話來說——就不是一個價值理性,而近似為為一個工具理性;就不是籠統的好壞,而變成了多好與多壞。比如,潘驢的信用評分是720分,而鄧小閑的信用評分是660分,那么我們不僅知道潘驢的信用要比鄧小閑好,我們還能量化地知道潘驢比鄧小閑要好60分。
這個人喜不喜歡讀康德對于其會不會守約還錢有沒有影響?可能有,但影響不太大。那喜歡吃披薩而不是燒餅呢?估計沒什么影響。而對于信用卡、消費貸、現金貸這種無抵押的貸款而言,借款人的抽象無非是字段,年齡、性別、婚姻、學歷、職業、住房、居住地、貸款金額、期數,等等,并施以權重。你可以有一個長變量列表(long list),然后將其篩選成更有區隔力與預測力的短變量列表(short list),篩除掉諸如喜不喜歡讀康德這樣比較不C位的變量,通過正確定價或者有利于出借人的錯誤定價來賺錢。
貸中的觀察也可以用一套抽象,比如什么是壞,可以界定為違約就是壞,比如界定為未來一年內出現M2以上逾期、催收、呆賬、強停、拒往、協商,就是違約,就是壞。什么是“中性”或者“不好不壞”,比如“半年內有一次M1”就算不好不壞,無鮮明的風險特征,很難判斷好壞。這樣又是把一個價值理性問題(判斷好壞)近似成了一個工具理性問題(判斷高低),為的就是好解決問題。
隨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人工智能的崛起、不同算法玩命兒式的迭代,這樣的數據可以越來越豐富,數據處理可以越來越精細化,策略可以越來越得心應手。樂信搭建了一整套基于人工智能的風險策略系統,而底層技術靠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等前沿科技。以下是走來的是樂信風控方陣:
但光有這些其實是不夠的的。至少在此時此刻,我們還不能完全把所有決策,都交給機器人。
2. 人類介入的管理與監控
所以我們一定還要有一整套的有“人類專家”介入的管理體系,去監控、管理上述一整套基于AI的策略功能體系。比如樂信怎么做,他們搭建了一套可以認為干預的系統,分析、監控并預警風險,完成按天、按周、按月一整套的追蹤預警分析機制。
以下這段話喬陽老師說得很到位,我就直接引用了。
“比如在‘ 按天’這個維度上,可以對實時壞帳率有一個預測,比如對風險指標的一些目標進行走勢的預測,包括核心指標影響力的自動化評估,在周期里我們可能基于大盤各業務進行收益的復盤,在每月的維度,我們可以去根據人群的風險識別以及策略效能進行管控。
有了這套系統,基于我們的壞帳預測,我們能夠把我們的策略、模型價值、用戶管理、催收運營,這一系列指標拆分到天的維度,基于我們的體系,按天的維度去追蹤我們目標達成是否出現偏差,如果出現偏差我們可以用自動化算法,把造成偏差的‘ 罪魁禍首’展現出來,再進行針對化的一些風險管控和攔截。
比如我們在今年早期發現我們的入催率有一定的上升,我們自動化預警系統就發現了這個趨勢提出了預警,那有了這個預警,我們的自動化歸因系統就會對這個波動產生最大的一些影響,根據氣泡圖的方式展現出來,氣泡的大小代表影響力的大小。”
專家的話比較抽象,我來舉個例子。有一批人,可能既是樂信也是某唄授信用戶。今年初,某寶對某唄用戶搞了一波降額和關帳戶的操作,這批用戶的流動性就出現壓力,樂信就可以快速分析并定位出這批用戶風險上升。但這畢竟還是一個粗分類,再通過自動化檢測數據,一鍵拆分,把造成風險上升的用戶再精細到不同的用戶分組,最后針對不同用戶分組人群,進行針對性的策略攔截和管控。
3. 高增長下的優化邏輯
當然數據風控極大增加了效率,提高了通過率,也降低了壞賬率,這些我認為都是創新之于金融業的效率的提升;而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普惠金融,也可以說是一種公平的提升。效率與公平都得到了照顧。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過往這個行業增速非???,所以也就是分母增長非???,壞賬率自然比較低。信用卡的不良率為什么會相對比較高(不良率定義為M3+,遠超1%),且長期降不下來?就是因為信用卡整個行業發展停滯,分母增長極慢。所以互金在增速下降后是否還能維持現在的壞賬率,能夠解決信用卡一直解決不了的問題,是行業的挑戰。
在整個監管趨嚴和利率下沉的趨勢下,各家互金平臺的風控管理能力,需要更高的要求。樂信之前在搭建整個風險定價和額度體系的時候,或許在意的是怎么去提升GMV;但現在,尤其是利率下行的市場環境下,管理層會更在乎,在風控技術架構以及系統完善后,能夠通過精細化運營,兼顧各方面的影響因素,來實現針對不同人群進行不同定價(額度、利率等),以保證利潤和整個業務能健康增長。
結語
達爾文有句話,叫不是最強的物種,也不是最聰明的物種能夠生存下來,而是那些最能適應變化的。我認為擁抱數據化風控互金有這方面的潛質,沒有最強的模型,沒有最聰明的算法,只有適應于現在的風控系統;而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也仍然要有敬畏之心。
我們永遠都不要忘了,數據只反映過去,因為它們是來自于過去,它們對未來有一定的預見力、洞見力,但是它們不能100%準確預言未來,甚至90%也做不到。金融風險,債務危機,我們幾乎能說,無論我們怎么預防,都難以避免;本來在模型里趨于完美的借款人,理性經濟人,他們在可能會黑化變身,導致壞賬??傊耸且粋€復雜的因素,你將其簡化成一串串數字、一行行代碼、一個個算法,在效率上確實有效,但也肯定不是萬全之舉。
人類有個毛病就是急于求成,常常錘子還沒研究透,就開始到處找釘子。這個問題,整個數字化創新的行業都要面對。而對于信用行業、金融行業而言,所有風控從業者都應該認識到,沒有百分百完美的模型,只有相對適應于當下的模型。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都應該保守地留有余地。知識的僭妄永遠是高懸在人類頭頂的一把劍,我們不可不察。
在這種清醒下,我們來看樂信的風控,或者我們說的數字化大風控,給整個行業帶來的重塑,就更有意義;我保持審慎樂觀,我也相信樂信這樣的互金公司在數字化風控上的迭代,是一個可以長期投資的方向。
正好昨天樂信也發了財報,數字來看依然保持穩步高速的增長,而多項核心指標也繼續創歷史新高。我在文章最后簡單帖下數據吧,有興趣的可以交流。
Q2營收33億, 息稅前利潤10.01億元(Non—GAAP),同比增長85%;
促成借款額達到606億元,同比增長47.6%;
注冊用戶數達到1.44億,連續8個季度增長超千萬;
授信用戶達到3290萬元,同比增長45.2%;
90天以上的逾期率為1.85%,新增借款FDP30連續12個月小于1%。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