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消費 > 正文

抗疫救災,民族企業康師傅的社會責任感有多強?

來源:財訊網 時間:2021-10-02 23:29:54

從去年年初武漢爆發的疫情到今年夏天河南遭遇的特大水災,自然災害面前,社會各界都積極做出響應。除了政府第一時間所調動的救援力量之外,大量企業也沖在了第一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每一次災難救援中,康師傅、華為等民族企業從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出發,體現出超強的企業社會責任感和公益心。

一、從康師傅到華為, 民族企業始終沖在第一線

今年七月,河南省遭遇特大水災, 24小時內最大降雨量達到了400.8毫米,32座大中水庫超汛限水位,一場災難突然降臨。

除了多家企業慷慨解囊伸出援手之外,也有不少企業以實際行動支援災區:

康師傅送去幾十萬桶方便面:康師傅協同當地經銷商、物流伙伴一起努力,將307680桶康師傅方便面,429970瓶康師傅喝開水、百事純水樂飲用水等愛心物資陸續送至66個受災單位,覆蓋河南省13市14縣;

華為千名工程師星夜馳援:華為公司緊急啟動應急保障預案,第一時間派出大量人員奔赴一線,進行通信故障恢復、業務遷移、應急方案籌備等工作,截止目前,已經出動 1200 + 人次,來自全國各地的華為工程師共同馳援河南;

3、京東大量物資連夜發貨:京東派出20余輛滿載物資的救援車,包括鐵鍬、救生衣、雨衣等防汛裝備以及礦泉水、方便面、火腿腸等生活物資。

……

除了資金幫助之外,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直接援助體現了在災難面前民族企業的大局觀,以及關鍵時刻下的行動力??梢哉f這些年中國的各大企業除了在自身業績增長之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在社會責任領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這種暖心的社會責任感讓人動容。

二、眾多災難面前中國的各大企業能做的有什么不同?

作為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廣袤的國土面積讓我們有了不同的風俗文化,同樣也帶來了水災、山洪、地震、雪爆以及泥石流等多種形態的自然災害。《左傳》有云“多難興邦”,隨著時代和大眾生活方式的變化,多種自然災害的發生也不斷催生救援力量和救援方式的更新與進步。比如,二十年前,災難救援第一時間絕不會想到要搶修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通訊網絡。 時至今日,我們不禁想問,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企業除了捐款之外,還可以做些什么。以食品飲料領頭企業康師傅在本次河南水災中的救援為例,來探索問題的答案。

一是弄清楚災區的情況,不給災區添亂。災難的突發性往往會導致災區日常生活秩序的混亂,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貿然前去救災一線很可能會好心辦壞事,不僅無法提供真正的支持和幫助,甚至有可能出現給災區添亂的情況,所以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第一個原則應該是不給災區添亂,不在情況還沒弄明白的時候貿然前往災區救災。

二是從自身的優勢出發,給出災區最需要的幫助。面對著災情,很多企業考慮的出發點都是怎么樣能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來給予災區真正有效的幫助,所以大多數企業都想到了直接捐款。誠然捐款可以直接給予災區幫助,但是很多時候大家都會看到災區會有這樣的反饋:這里暫時不需要捐款,我們缺的是物資。所以,某些時刻下,關鍵的物資支持相比資金援助更加有效。就以衣食住行中最重要的吃為例,河南災區缺水缺電,沒有做飯的條件,當地居民和救援人員很難直接買到食物,特別是熱食。在這樣的情況下,康師傅總結了1998年抗洪、2008年冰雪等災害救援的經驗,明確了災區的人們最需要的是“干凈的食物與飲用水”,如果是一碗熱氣騰騰的食物那就再好不過。這個時候將方便面和瓶裝水以最大的力量送過去,可能才是災區最需要的幫助。

三是不斷升級自身的服務能力,與時俱進提供更好的服務。雖然每次災害發生的情況都不太一樣,但是企業在救援的時候能不能進一步優化改進提供的幫助呢?其實,也是可以的,比如說為了應對救災需求,康師傅自行研發改裝出“急難救助車”。該車采用“水電氣”全自備的設計,能克服環境的限制供應熱開水,或用發電機自主發電,或用氣罐烹煮方便面??祹煾?ldquo;急難救助車”曾多次在救災任務中“大顯身手”,包括2013年四川雅安4.2級地震,2017年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7.0級地震等。這些與時俱進的改進措施能夠更好地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救助。在洪災中,救援人員和受災群眾浸泡在洪水中,容易失溫,康師傅的“急難救助車”恰好可以供應干凈衛生的水和熱騰騰的面食,正是他們最需要的援助。

總結一句話:在不給災區添亂的情況下,用更好的方式最直接的給予災區援助,并且不斷提升自己的救援服務能力,這無疑是企業能做的最有效的事情。

三、除了災難救援,企業的社會責任還可以體現在哪些方面?

其實,災難救援僅僅是企業社會責任中一小部分,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經過了自身業務的高速發展之后,公司逐漸進入了發展的成熟階段,追逐利潤不再是經營的唯一目標,如何踐行社會責任這件事越來越被企業所重視。災難救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如共同推動國家的科普事業,捐資助學推動教育的發展,通過制定標準、提升技術水平來推動產業的升級,都是企業所能做的事情。

因熱心社會公益,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科普、航天教育、數字化轉型,并致力于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2018年,康師傅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作為新華社民族品牌的康師傅,在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做了相當多的嘗試。對內,不斷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建設,創建了產品追溯系統,嚴控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先后投資達5億元建立了國際領先水平的食品安全檢測中心,助力產業食品安全標準的提升。

對外加強科普教育,除了食品安全的科普之外,持續對標航天品質,傳承航天精神,進行航天科普。自2018年8月起,康師傅與中國航天合作,啟動“航天精神中華行暨食品安全科普展”公益項目,活動先后走過了西安、榆林、大同、安康、太原、成都六座城市,用科普教育惠及了當地市民,特別是青少年。

作為長期支持中國體育事業的民族企業,康師傅一直全心全力用地道中國味兒為中國奧運參與者保駕護航。從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到2018年的平昌奧運會,再到今年的東京奧運會,康師傅的移動面館車一直陪伴著運動健兒,為他們送上最熟悉的家鄉味。

其實,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相對廣泛的概念,它不僅僅指的是災難突發時的緊急救援,更應該“功在平時”,比如積極參與教育、科普、NGO合作等社會公益事業。相信未來,以康師傅為代表的民族企業,會繼續從自身優勢出發,不斷提升自己踐行社會責任的能力,不斷推動社會更好地發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