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檀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新聞 > 正文

券商上半年業績入冬下半年有望回暖

來源:國際金融報 時間:2018-08-13 09:57:46

近日,有券商員工向媒體反映,8月份薪酬下降,且幅度在40%-60%,平均降幅達50%。這無疑是證券行業寒冬下的一個縮影。

市場進入深度調整,A股成交量萎縮,“靠天吃飯”的券商日子不太好過,關于降薪、裁員的消息頻頻傳出。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股市具有周期性,如果這一輪市場繼續下跌,行業嚴冬還會繼續加深。而如果這一輪行情見底回升,行業就會發生好轉。”

投行業務“入冬”

2018年以來,IPO發行速度顯著放緩,每月平均發行數量約10家,相比去年平均每月40家IPO的發行大幅減少。

今年上半年,63家公司首發上市,募資規模達923億元。被否率為39.29%,較2017年的17.95%有顯著提升。同時,再融資規模繼續收縮。上半年,增發募集資金3678億元,同比減少近45%。同期債券發行規模有所回升。

上述種種,導致一部分券商投行業務步履維艱,降薪、裁員等消息時有發生,部分員工擔心“隨時可能失業”。

據相關數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僅36家券商有IPO承銷收入,多數券商投行業務“顆粒無收”。而這36家券商實現承銷保薦收入共35.7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5.77億元減少60.04億元,同比下滑63%。

從IPO承銷收入排名來看,在投行業務方面具有傳統優勢的券商依舊表現良好。例如,排在第一位的中金公司,IPO承銷收入6.67億元,同比大增159%;中信證券以3.6億元排在第二位,占市場份額的10.09%;華泰聯合證券IPO承銷收入3.5億元,占市場份額的9.81%。排名前十位的券商共計攬入IPO承銷收入23.33億元,占總承銷收入的65%。

另外,有不少券商因為拿到了大項目,因而IPO承銷收入水漲船高。比如,中金公司憑借A股近3年最大IPO(工業富聯)承銷保薦項目,穩居榜首。而國信證券擔任養元飲品IPO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浙商證券主承銷華寶股份IPO項目,高盛高華證券參與承銷寧德時代IPO項目,都取得不錯的IPO承銷業績。

雖然頭部券商的投行地位難以撼動,但是目前各券商IPO項目儲備情況或許將左右2018年下半場的排名。

根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IPO儲備項目在100個以上的有6家券商,依次為:廣發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金證券。而進入正常審批狀態(包括已受理、已反饋、已預披露更新狀態)的項目來看,廣發證券有21個、中信建投證券21個、招商證券16個、中信證券24個、海通證券11個、中金公司14個。

今年7月1日,被稱為“投行最嚴內控新規”的《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制指引》正式實施。大型券商依托較為完善的內控體系,能夠在新的政策環境下實現平穩過渡,而中小券商將面臨較大轉型壓力,行業優勢可能進一步向龍頭券商集中。

自營業務浮虧

2018年上半年,A股日均交易額4679億元,同比基本持平;平均每周新增投資者26.5萬人,同比下滑24%。低迷的交易,除影響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外,更加劇了自營業務的浮虧壓力。

對此,安信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趙湘懷表示:“券商自營的業績彈性,主要來自權益投資。若下半年股市收益率低迷,可能令券商利潤同比明顯下滑。”

最近,山西證券和國元證券分別公布了2018年半年報。上半年,山西證券自營業務收入2.62億元,同比下降50.84%;國元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分別為-7961.33萬元和-1.3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22.16%和138.49%。

從公布半年度業績快報的13家券商來看,自營業務虧損成為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東方證券在回應7月業績虧損的原因時表示,今年以來,由于去杠桿等因素影響,市場出現下跌。公司自營業務受此影響,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出現波動。

東方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唐子佩認為,自營一直以來都是券商的業績彈性所在,在2018年股市下跌與利率下行的環境下,權益投資敞口低、債券投資能力強的券商顯著受益,大券商近年來紛紛調整戰略布局,降低自營投資的方向性,也因此受市場波動影響更小。

“二八效應”凸顯

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有數據統計的52家券商(母、子公司分開統計,下同)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027.73億元,實現凈利潤368.95億元。其中,上市券商共實現營收898.3億元,占比87.41%;實現凈利潤340.97億元,占比高達92.42%。

按照營業收入排名,排在前十位的券商營收合計645.99億元,占比62.86%;凈利潤合計276.5億元,占比74.94%。其中,排名前三的券商營收共計286.87億元,占比27.91%;凈利潤122.76億元,占比33.27%,接近三成。

由此可見,頭部券商業績優勢明顯,“二八效應”凸顯,特別是凈利潤方面的表現尤其突出。

52家券商中,有8家券商前7個月凈利潤虧損,其中太平洋證券虧損最大,為1.89億元。從單月來看,5月和7月分別虧損1.62億元和0.66億元。

此外,除5家未有去年同期統計數據的券商外,其他47家券商同比2017年同期水平下降明顯。其中,有33家券商營收和凈利同比都出現下滑,占有統計數據可比券商的70%。

一位券商行業人士表示,2018年以來,券商經營承壓。一方面,受市場行情下行、投行發行放緩、違約風險增加、資管新規沖擊等影響,證券公司權益類自營、信用業務、債券承銷、資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另一方面,業務布局與改革成本投入增加。

下半年業績或回暖

今年7月,上市券商業績總體回暖。根據各券商母公司統計口徑,32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79.21億元,同比增長7.03%,環比增長18%;實現凈利潤70.22億元,同比增長7.05%,環比增長36.95%。

“7月券商凈利潤環比有所改善,主要原因在于券商自營業績改善,同時與業績下滑、管理層控制成本有一定關系。”山西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劉麗認為,“由于監管政策方向以及券商業績與凈資本的相關度越來越高,大型券商在場外期權業務、CDR(中國存托憑證)發行等方面擁有明顯優勢,未來券商業績分化趨勢會繼續存在,且愈演愈烈。”

中泰證券副總裁黃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處在正常牛熊周期中,不過未來需要換道,而不是在原來的賽道上比拼。他進一步解釋,二級市場有不變與變化,不變的是牛熊輪換,變的是市場結構,越來越成熟。未來券商將普遍更加聚焦零售業務、財富管理業務。

標簽: 券商 業績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