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齡婦女減少、生育意愿走低、疫情等多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和出生率繼續走低。這其中,一孩和二孩出生數各有哪些變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二孩占比從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按此計算,2021年,我國二孩出生數約為457萬人。
全面二孩效應大幅收窄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國家衛健委、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通過對2013年以來歷年一孩出生數和二孩出生數的推算梳理發現,盡管2021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要比2013年高出13個百分點,但從絕對量來看,2021年二孩出生數已經低于2013年。不過,相比二孩,一孩出生數下降更快,雖然目前尚沒有2021年一孩出生數的相關數據,不過從2013年到2020年,一孩出生數降幅達到了51%。
表:2013年以來一孩和二孩出生數變化(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公開數據推算整理)
需要說明的是,2013年到2015年的數據為原國家衛計委(現國家衛健委)的數據,2016和2017年數據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2020年的數據是根據衛健委公布的比例數據推算。部分年份部分孩次的數據暫缺。另外,當年公布的數據,與后續修訂后的數據會存在一些偏差,但這種偏差較小。
人口專家、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對第一財經分析,目前,全面兩孩的效應收窄速度較快,近年來一孩出生數量下降明顯。近期的一些調查也發現,年齡相對較輕、處于生育旺盛期的年輕人,只想生一孩不想生二孩的比例超過了20%;甚至有少數人明確表示,不結婚不生孩子。“這些現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董玉整說,這些現象有多個因素。第一,育齡婦女每年減少300萬以上,讓有資格成為媽媽的人快速減少。其次,人們的生育意愿特別是處于生育旺盛期的人群生育意愿明顯減弱,動力不足,不少年輕人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個性發揮和自由生活,更加愿意獨居、單身,這些都降低了整個社會的生育水平。再次,許多實際上有生育意愿的人們,因為生活中的經濟壓力、很難有效分配時間精力、不大容易處理好生育與就業工作和事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在現實面影響了生育意愿,減少自己的生育行為,結果自然就是生育水平的下降。
2020年一孩出生數比2013年下降51%
與此同時,從數據可以看出,相比二孩和出生人口數據,一孩出生數的降幅更大。2020年比2013年下降了51%。一孩的出生數變化,也關系到未來二孩和三孩出生數的變化。因此,一孩出生數的變化十分引人關注。
在20日早上召開的國家衛生健康委2022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教授表示,近年來,我國的生育率下降也比較迅速,特別是一孩總和生育率下降抵消了二孩總和生育率上升的效果,這是群眾生育意愿走低、婚育年齡推遲、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實際上,初婚數據的變化對一孩出生數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第一財經記者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數據梳理發現,2013年是初婚人數的最高峰,達到2385.96萬人。而到2020年,初婚人數為1228.6萬人,7年下降48.5%,接近一半。
初婚人數下降近半,除了適婚人群總量減少外,還有其他更突出的原因。董玉整說,隨著教育大眾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受教育的時間越來越長,能夠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的時間被大大推遲。結婚時間、生育時間,都比法定結婚年齡、黃金生育年齡推遲了5-8年以上,壓縮了人們主要是女性的生育時間范圍。
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各年齡段辦理結婚登記占結婚總人口比重中,20-24歲年齡段占比為37.6%,位居各年齡段第一。但到2013年,25-29歲年齡段占比首次超過20-24歲年齡段占比,成為占比最高的年齡段。到2020年,20-24歲年齡段占比僅為18.6%,比2010年下降了19個百分點。相比之下,30-34歲年齡段占比為19.3%,比2010年上升了8個百分點。整體來看,我國青年結婚年齡在不斷推遲。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20日表示,當前,90后、00后作為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十分突出?;橐鐾七t增加了女性終身不婚的可能性,進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
另外,疫情也影響了青年婚戀。董玉整對第一財經分析,疫情帶來的社會活動限制措施,影響了人們之間的直接交往,減少了男女之間的溝通交流,直至戀愛和婚育活動。